昨日,记者从地震救援指挥部获悉,在鲁甸灾区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昭通市公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4200余名干警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秩序井然,实现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无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地震发生后,昭通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实行情报研判预警制、交通流量监报制、重大情况特报制,迅速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实时调整工作对策和警力部署。做到哪里有灾情,警力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危险,民警就出现在哪里。
在交通秩序管理方面,实行“道路保通分段管”。投入警力600余人,在进入灾区的道路上设置8个保通组,在鲁甸县城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重点路段每隔8公里设一个执勤点,每隔30米安排一名民警指挥,严格执行救灾车辆持证通行制、错峰放行制、核心区小循环引导制,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截至昨日,实现了近百万人次、上万车次的有序通行。
在社会治安方面,实行“治安管控全覆盖”。迅速组建灾区治安防范巡逻队,开展24小时全天候治安巡逻,严密防范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重灾区的龙头山派出所因地震坍塌,3名民警和1名协警不幸遇难,30余名民警、协警受伤。面对灾难,公安干警强忍悲痛,及时搭建起“帐篷派出所”,坚持战斗在一线,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在服务群众方面,实行“服务群众零距离”。各级干警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安置点社区警务工作,及时组织民警走访了解民情民意,收集各类信息近千条,及时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迅速组织22名法医开展遇难人员身份鉴定工作,确定了150名遇难者身份。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免费为受灾群众补办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
同时,市公安部门要求党员民警冲在最前线,在灾区建立了12个前线党支部,战斗在群众最需要、任务最艰巨、情况最紧急、条件最艰苦的岗位,带动全体干警争分夺秒抗震救灾。截至7日,公安干警共救出被困群众526人,抢救伤员137人,找到遗体87具,紧急疏散转移群众1万余人,排除安全隐患911处。
(记者 谭晶纯 李绍明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