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老县长的“八大怪”
      发布时间:2014-12-22 13:42:5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我们跋山涉水找到高德荣,却险些被拒之门外——这位先进人物不愿接受采访。

我们问上十句八句,他就蹦出来三五个字。通过艰难采访,我们听到了这位独龙族传奇带头人动人的“怪”故事。

1 独龙江畔“钉子官”

18岁那年,高德荣考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又留校任团委书记。几年后,他申请返回独龙江乡,到巴坡完小教书,在乡里一干就是10多年。

此后,他从乡村教师成长为乡长、副县长、县长,2006年又当选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任命宣布当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返回贡山县。

当年全国人代会期间,高德荣遇到了省委书记,当面提出请求:“我不愿在州里当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是人大代表,就要扎根在群众中间。辞职报告我已经递交了,请您尽快批一下。”

第二次返乡,他把办公室搬到了贡山县独龙江乡边简陋的家里,退休的老伴也跟来了。

“人家都往高处走,他偏爱往低处去。”乡亲们管高德荣叫“钉子官”,在独龙江畔,一钉就是近40年。

2 流水积雪看天气

贡山县独龙江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全乡1994平方公里,独龙族同胞4300多名。

高山耸立,江水澄澈,森林幽深。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各种劳动技能祖祖辈辈一代代口口相传。

自幼生长在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中,高德荣有很多让我们这些城里人惊奇的本领。比如,只要细心留意一条溪水水流的变化,或一座雪山积雪的厚薄,就能大概估算今后几天的天气状况。

3 “秘密基地”当老师

高德荣建了个“秘密基地”,用来试验、示范、培训农业致富技能。

独龙江边一处院落,距乡政府有三四公里,一排七八间屋的房子,院子里养着鱼、猪,种了些菜。这,就是他的“基地”。从几年前开始,他就在这里试验种植可作调料的植物草果,还手把手教村民一起种。

只要乡亲们活计不忙,只要自己手上有了余钱,高德荣就自掏腰包宰猪、杀鸡,召唤群众来“秘密基地”培训。时候晚了不好走山路,大家就留宿在这里,他亲自为大家烧水、做饭。那时,基地就变成了一个饭菜飘香、欢声笑语的家,大伙儿都忘了,“老县长”其实是个大领导呢。

摸索多年,他带领大家找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草果、中草药重楼、漆树、蔬菜等种植项目和中蜂、独龙牛养殖等致富产业,老百姓的日子眼看着好起来了。

4 不待见记者

老高不待见记者是出了名的,受到冷遇的并不是只有我们这一拨记者。原因就两条:一是觉得太占时间,二是不愿意为他歌功颂德标榜自我。

这次采访也是如此。特别是电视记者,吃尽了苦头。由于录制节目需要,有时我们想请他重说一遍。可是,“老县长”报以两道利剑般的目光: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为拍摄再说一遍,门儿都没有。

摊上如此不配合的采访对象,记者们急得想撞墙。可是,我们发现,对待工作和村民时他却能不厌其烦。对村民嘘寒问暖,询问工作进展,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询问、同样的家常,高德荣总能重复很多遍。

5 后备箱变农具箱

下乡,他有“癖”。他更喜欢流动办公,在车上,在村寨,在农家。随手拿着的一顶斗笠、磨破了领口的衬衫、高高挽起的吊裤腿、沾满泥巴的旅游鞋,这是他下乡的经典行头。

他出门随车必带几件“宝贝”:锄头、斧头、砍刀、撬杠、铲子、锤子、绳子、被子、照相机、摄像机、药品,有时还有锅碗瓢盆、油米酱盐。

在独龙江流域驱车行走,遇到情况,这些“宝贝”就派上了大用场。而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查看、处置,抬石头、铲泥土,让大家通过危险地带。看望困难群众,他就把车上的米、面、油等送给乡亲。

6 “怀旧”到“极品”

贡山县城一套46平方米的老房子,就是高德荣一家四口住了20多年的家。

我们走进去,只见客厅狭小,陈设简朴。州里曾多次要给老高分配一套大点儿的房子,但他坚决不要。

这间简陋的屋子,在多少大雪封山无法返乡的日子里,成了来县城办事的乡亲或在县城上学的学生的临时落脚点。他们和高德荣家人一起在这里打地铺、吃大锅饭,多的时候屋里能挤上十几号人。

高德荣俭朴,集中体现在“怀旧”上:旧房子、旧表、旧衣服。

他手上戴的是一块将近30年的手表。每当有人建议高德荣换块手表时,他就说:“坏了修一修还可以用。”

“别说是换手表,衣服旧了都舍不得换,让我缝了又补,不让乱扔。”高德荣的老伴说。

7 对人对己“两重天”

人们喜欢高德荣这样的领导干部,原因就两句话:对老百姓好,对自己严。

高德荣的儿子结婚前带未婚妻去昆明拍婚纱照,当时高德荣也要去昆明,但小两口没敢开口搭他的公车,而是挤了一天的长途汽车。他们知道,一开口就会被骂回来。

双拉娃村傈僳族村民肯阿勇告诉记者一件事:几年前的一天,一位大叔来到眼前,仔细询问他家的生活情况。两人一直聊到口干舌燥,方才各自散去。事后很久,他才知道这位“大叔”原来是个当官的,官还不小咧,当过贡山县县长。

不用说,这就是高德荣。

后来,肯阿勇家成为了县里的帮扶对象,如今他有了像样的住房和稳定的收入,还买了摩托车,孩子也读上了书。

8 禁卖瓶装酒

高德荣不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富起来,还要让大家富在一片美丽的土地上。

保护环境,他以身作则。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后,他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随手带上几个塑料袋去路边捡垃圾。看到废纸、酒瓶等废弃物,他弯腰一一捡起来,捡干净了再回家。

我们还听到一件事……嗯……这事儿是不是有点过了?是这样的:因为玻璃瓶会成为无法降解的垃圾,在高德荣的力推下,独龙江乡实行最“严苛”的环保管理制度——禁止销售瓶装酒。

不管人们怎么看吧,“老县长”那颗赤子之心却显现无遗。

新华社记者 周亮 李柯勇 王长山

薛艳雯 刘阳 王思北 崔新

据新华社昆明12月21日电 

责任编辑:雷蕴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