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让艺术演出回归本位
      发布时间:2015-03-24 16:39:0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刘晓颖

让艺术从当前“炫耀”的位置上隐退,回归分众市场和欣赏本位

不久前,笔者在昆明剧院看了一场舞剧,最后是怀着对演员的歉意走出了大厅。

演出虽然卖票,但观众倒有不少是拿着企业的公关赠票进场的。只见这边进场的老大妈带着个七八岁的孙子,那边进来的两口子抱着个幼儿,隔着好几排还在热情地打着招呼。随着开演时间的临近,这样的熟人多了起来,于是,演出大厅倒更像是聚会,吆五喝六闹哄哄的。熄灯后,更是热闹:不出半小时,台下孩子哭、大人骂,手机拍、微信发到处亮光点点。剧场管理人员用激光笔不停晃动照射以示提醒,但收效甚微。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些带孩子的父母发现,充满社会讽刺和情欲表达的剧情并不适合孩子观看,于是趁幕间休息离场。

这局面不能全部归结为观众的素质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大量赠票让观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让演出变得不纯粹了。演员和观众能粘连在一起,靠的是双方对艺术价值的认同感,尤其是高雅艺术,它是一个分众或者小众市场,在规范的票务运作和正常社会风气之下,应该以演出的市场价格来甄选欣赏者。大量赠票是对艺术消费的一种扭曲,既暴露了企业的“土豪气”——仅把文化当做一种时尚标签,也说明索票要票的人情消费还具有很大惯性。以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演出市场要票成风,越是高价演出,要票的越多。但文化欣赏要靠养成,炫不出彩也装不出来,场内小孩的哭闹就是对“装”最真实的讽刺。改变这一状况,有赖于社会对文化消费观念的整体提升,让艺术从当前“炫耀”的位置上隐退,回归分众市场和欣赏本位;有赖于政策甚至是纪律规定对文化市场的“人情消费”作出更为细致的规范。

没有了赠票,就没有了观众吗?可能对于部分演出是这样的,但没有听说百老汇没有赠票就演不下去,也没有听说“大河之舞”靠赠票周游世界。掏钱买票代表着一种主动的价值认同,小小的一张票,就像红线牵引着演员和观众这两端,让彼此寻找着知音。演出向来不缺乏看客,凑热闹、瞧稀奇、消磨时间……说得不客气点,这多少有些对牛弹琴的味道。少了这样的看客,留下的才是真正的观众,才能使艺术获得真正的尊重。

责任编辑:雷蕴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