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龙陵:边地如何建新城
      发布时间:2015-04-10 10:38:3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美编 刘一飞 画

话题

在国家新的开放开发战略中,一个地处大通道上的重要县份,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城市建设?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中,地处边疆的县域如何作为,以适应人民群众对于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的新要求?记者就龙陵县的城市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

声音

“要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老人、学校、医院,拿出最好的地块办好社会公益事业。”“经过龙陵城市发展规划的第二轮修编,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龙陵县城,其定位已不仅仅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是升级到了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上的重要城镇。”

以人为本

坚定科学理念谋发展

怒江、龙川江夹峙,高黎贡山逶迤全境,地处滇西的龙陵,历史上曾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素有“滇西旱码头”的美誉。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龙陵县城市政设施配套不全、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政管理布局不合理、城市人文品位较低等问题日渐凸现,成为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云南沿边开放开发建设步伐提速的大背景下,建设一个怎样的龙陵县城,成为了摆在当地干部群众面前的重要问题。

龙陵县委书记赵国良坦言,要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老人、学校、医院,拿出最好的地块办好社会公益事业,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基于这样的理念,龙陵县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坚定现代城市发展的科学理念,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开工建设占地面积45.37亩的全民健身中心,规划区面积15平方公里的东坡森林公园,占地面积437亩的龙山湖公园,建成了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同时,在旧城改造中注重保护传统风貌、注入现代元素;在新区开发中融入传统元素、延续历史文脉,统筹规划建设好生产、生活、文教卫、休闲娱乐等功能区,着力将龙陵县城打造成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生态宜居城市。

坚定文化立城、文化兴城的理念,该县着力擦亮“中国松山·宝地龙陵”外宣名片,全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建成了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客栈,正在建设松山抗日纪念碑、中国远征军纪念馆、滇缅公路纪念馆等。此外,龙陵黄龙玉以产地的唯一性、独特的文化性和艺术价值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龙陵最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在文化品牌的巨大吸引力之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去年,龙陵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

规划先行

抢抓机遇走出特色路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科学的规划不可或缺。在国家新的开放开发战略中,龙陵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城市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龙陵城市发展规划的第二轮修编,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龙陵县城,其定位已不仅仅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是升级到了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镇。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该县采取政策驱动、城乡联动、投资拉动的举措,全方位敞开城市建设资源市场,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在宏观上,注重营造一个城市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的大环境;微观上,精心规划设计好每一块绿地、小区、公共建筑,使其具有较高的人文意蕴和时代品位。

通过实施西山公园、新城区道路、龙玉大道等道路及广场的绿化、亮化、美化建设项目,大幅度提升了市民对于城市景观、环境的满意度,生活的幸福感。而已经完成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一水两污”管网项目建设等,让城市的水环境更加清洁。

为了构筑招商引资载体,防止“有市无场”的“空壳城市”出现,塑造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全新形象,该县出台了一系列“开门经营城市”的优惠政策,以环境吸引,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吸引,促进要素流动;以效益吸引,带动产业升级。先后引入7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棚户区改造、城市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市政工程建设,让龙陵的城市开发更上档次,市民出行、生活服务更便捷、暖心。通过强化城区公共绿地、路灯的养护管理,提升市区绿化覆盖面积,以及对休闲广场、城市公园、滨河公园等的改造,龙陵县城呈现出一街一种风景树、一院(小区)一个小盆景的宜居新貌。去年末,龙陵县城面积已达5.1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24.9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8.52平方米。

强化管理

打造生态宜居新龙陵

为了将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保证城市发展规划不折不扣执行,该县在城市建设、维护等的管理上做足工夫。明确由县委、县政府“一把手”挂钩城建,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城市建设工作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总揽城市建设工作。

从突破“瓶颈”入手,该县强调规划设计突出导向性、基础设施突出功能性、建筑群体突出可视性、市政管理突出长期性,优化配置“规划设计”和“融投资”两个核心要素,把城市总体规划和总设计推向市场,通过招投标择优遴选最佳方案,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采用多元化筹资方法,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为保障城市拆迁户的利益诉求,龙陵县政府在市区规划了安置点,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3条城市道路和配套的公共设施,并兴建一个建材市场,吸纳拆迁户进市经商务工。同时,对拆迁户优先给予低保。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县采取政策、资金、就业培训综合配套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农转城”农民“兼有两个身份、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的政策规定。此外,还出台政策,放宽外省籍农村人口落户条件,“农转城”居民在规定时间内购房给予补贴,龙陵籍“农转城”居民土地承包合同和经营权可保留不变,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农转城”居民的低保。这些措施使全县“农转城”人口达2万余人,大大扩充了城镇人口。

在新一轮城市扩容中,龙陵县按照产业是城市的“骨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城市的“血液”,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的理念,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构建以经济园区为支撑的环城经济圈,以电力、建材、矿业、农副产品精加工为重点,培植新型工业带。同时,着力提升环县城的邦腊掌热矿泉、“一碗水”桫椤园、云山寺、灵山寺和县城附近的多处抗战遗址的人文品位,突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特色。

这些年来,龙陵县城从一个房屋陈旧、道路坎坷、交通梗阻、拥挤不堪,城镇人口只有5000余人的“大寨子”,发展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边地新城。

笃定理念、规划先行、强化管理,立足于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建设,龙陵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点上,一个以旅游服务、农特产品和矿产精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城市,展现出绰约的风姿,亭亭玉立于祖国的西南边陲。

通讯员 雷华 记者 谢建东

责任编辑:曹璐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