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都是置办年货的时节,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中央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等禁令之下,近两年的年货市场掀起了一股“节俭风”。过去在年货市场风光无限的高档奢侈品明显遇冷,性价比高、质量好又经过了“瘦身”的亲民年货成为了人们购买的第一选择。
购买年货走亲访友本来是一种春节习俗,在增添节日氛围的同时又能促进感情。但曾几何时,人们逐渐忽视了年货的真正意义,一味追求奢华和档次,仿佛只有包装好、价格贵才有面子,才“拿得出手”。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客观上助长了年货市场的畸形发展,一些商品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虚高,中看不中用。这不仅浪费大量金钱和资源,还让年货逐渐和腐败搭上了边,冲淡了年味,也冲淡了春节的美好内涵。
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措施的实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两年的年货市场出现了可喜的新现象。商场里的高档烟酒、高档礼盒已寥寥无几,鲜有人问津,倍感“孤独寂寞”;而物美价廉、包装简约的普通年货前则是络绎不绝的消费者。还有一些“高冷”的高档年货也纷纷改头换面,简化包装、降低售价,积极转型,以“亲民”的姿态出现。年货“放下身段”让其本质得以回归,春节更有年味,更符合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年货市场的新气象折射出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正在逐步转变,也反映出整个市场正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我们依然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消费正处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时期,要严防不良风气反弹,促进消费良性发展,由此当适应新常态、巩固新作风,让每一年的节日都清风劲吹。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