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以增强党性为根本
      发布时间:2015-06-19 11:31:1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白保兴

“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是管方向、管根本的,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只有党性增强了,才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忠诚干净担当”才能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定理想信念,拨亮信念这盏“明灯”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夙兴夜寐、开拓进取,同样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当前,党带领人民开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征程,面对现实中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更加需要高扬理想的旗帜激励斗志;面对外部环境形形色色的干扰和考验,更加需要高擎理想的火炬照亮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党要有朴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觉。理性的自觉从哪儿来?那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党员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弄明白历史怎样来、怎样走下去,让理想照亮心间、照亮脚下,把这种信念浸入血液中、骨髓里,从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注重修身正心,高悬道德这面“明镜”

德是做人之本,也是从政之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就犹如一辆跑错了方向的火车,只能离正确的目标越来越远。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常修为官之德,知荣辱、作表率,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工作做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有的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暴露出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种种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与领导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敬畏“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中国古人则笃信“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党员干部一定要心存敬畏,高悬道德明镜,经常反省自己,经常对照先进典型和优秀党员干部,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敬畏党纪国法,坚守廉政这条“底线”

敬畏党纪国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尊敬,即敬重权力和责任的赋予者,牢记权为民所赋,任为党所托,把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的信任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二是畏惧,即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贪廉一念间,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就会轻视法纪,放纵自我,触犯法纪。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因此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为民所用服务人民。在行使权力时,决不能公私不明,甚至“公器私用”,做一些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把遵纪守法讲规矩作为政治的生命线,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法律不含糊,时刻以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坚守法纪这条“底线”,无论何时、何地都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抗得住诱惑,筑牢廉洁从政的法治屏障。

立足岗位职责,打磨担当这把“利剑”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有权必有责,行使权力的党员干部必须有担当精神。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缺乏岗位担当意识的现象时有所见:有的责任心不强,在岗不履职,对工作不专心、不用心;有的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缺少雷厉风行、独当一面的锐气;有的工作标准将就凑合,办事拖拉,效率意识不强;有的遇到矛盾问题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等等。凡此种种,影响了工作的落实,贻害了我们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一定要牢固树立岗位担当意识,立足本职,明确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始终做到守土有责、知责思为。要立足岗位职责,带头牢固树立岗位担当意识,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保持高昂的斗志,提升工作境界,打磨担当这把“利剑”,推动工作落实。

践行党的宗旨,永葆为民这个“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的立命之本,力量之源,成功之基。实践证明,我们党90多年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赢得了民心。我们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更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是党的宗旨观念淡漠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淡化了,与老百姓疏远了,严重影响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我们正处在一个激荡人心、变化迅猛的时代,发展之快、变化之急令人猝不及防、目不暇接。只有始终坚守党的根本宗旨,永葆为民这个“本色”,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主人”,在群众“最盼”上解难题,在群众“最忧”上下真功,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我们的党才能永远扎根于群众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