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截至16日上午9时,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已造成11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住院,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但有一点可以断言,涉事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政府监管责任的忽视甚至懈怠,显然与事故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
这起惊天惨祸引发对涉事单位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及安全监管的一连串问号,如涉事企业环评是否完全合法?危化品经营资质是否合格?安评是否存在走过场?危化品仓库为何离居民区那么近?同时也暴露了日常安全管理存在诸多软肋。据媒体报道,涉事单位的安全工作曾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如定期举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最近的一次是7月20日,刊登于滨海新区安监局网站,当地公安、安监等部门也经常到该公司进行安全检查。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频繁地检查与演练,怎么就没发现一点安全隐患、管理漏洞及事故的蛛丝马迹?究竟是演习还是“演戏”,检查是真查还是虚晃一枪、走过场?爆炸事故的发生,可谓戳穿了这些演习与检查的“表演”成分。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发生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几十次轻微事故和数百次事故未遂,以及上千次事故隐患。如果严格按照实战要求去演练,用最严的尺度和最苛刻的标准去检查,岂能发现不了安全隐患与事故征兆?
社会化大生产越精细,事故风险就越大,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就越高。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闭环链条,处于链条上端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其次为企业高管层、一般管理层、执行层(生产一线操作工人),四个层面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酿成事故。为保障安全链条健康运转,还需一系列措施和机制,包括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制度管理、检查落实、隐患整改、安全培训、安全资金投入等,这些环节哪怕有一点闪失,就极有可能为事故开“绿灯”。
痛定思痛,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再次敲响了高危品安全管理警钟。目前仍是高温季节,是事故高发期,亟待堵塞安全漏洞,而杜绝事故的“灵丹妙药”就是加强管理,用强烈的责任心铸就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这是企业必须秉承的生命价值观和安全文化理念。当然,更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的安全管理要求,时刻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感去发现每一个隐患、每一个事故苗头,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