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云南野生动物园获悉:安家云南7年的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终于“喜得贵子”,这意味着我省首次人工繁育犀鸟获得成功。
据工作人员介绍,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且繁殖条件苛刻,雌鸟在孵化幼鸟前会提前选好巢址,然后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种子、树枝等堆在洞口,将巢洞封住,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雄鸟接近喂食。随后,雌鸟在洞中“闭门谢客”进行产蛋养育,直到幼鸟能飞行时,他们才破洞而出,这个时间会长达数月之久。
饲养员李康兰在今年4月23日观察到,一只小犀鸟破壳而出,但是,犀鸟妈妈至今仍在封闭的巢洞中安心地养育小犀鸟,而犀鸟爸爸则每天四处奔忙,负责为妻子和孩子觅食。目前,小犀鸟的身长已有20厘米。预计在本月,犀鸟妈妈会用嘴把洞口啄开为自己解除“禁闭”。届时,大家可以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区一睹犀鸟宝宝的模样。
(记者 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