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对云南新近纪各地质时期植物化石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对古环境演变与生物多样性演化进行了探讨。最近,该研究团队对云南中新统地层的植物化石研究又取得多项新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组在云南文山盆地发现了保存精美的蔷薇属叶化石,这是我国首次确定的蔷薇属叶化石记录。蔷薇是常见的观赏花卉,而中国西南地区是蔷薇属植物的多样性分布中心,通过对蔷薇属植物化石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属植物的进化历史。经过分类鉴定,该化石被定名为一新种:Rosa. fortuita T. Su et Z.K. Zhou。研究认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隆升造就了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导致气候的多样性,这可能是影响蔷薇属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组还在文山盆地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柄翅果属果实化石以及叶片化石。柄翅果属是锦葵科的一个属,包括6个种,现代的分布区仅限于东南亚地区石灰岩山地森林地带。该属有两个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种。关于柄翅果属的化石记录非常稀少,仅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有“疑似”叶片化石的报道,对其演化历史也缺乏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该化石材料的详细分析研究,描述了两个新种。研究认为,柄翅果属可能起源于中越边界地区,这一地区也是该属植物现代的分布中心。柄翅果属化石的发现表明,自中新世以来,该属就一直分布和存在于这一地区,经历了新近纪以来的各种地质变迁,柄翅果属目前的濒危状况很可能是生境丧失所致。
此外,该研究组还在普洱市胜利煤矿中发现了大量中新世的化石木。经过分类鉴定,建立了一个新种Wataria yunnanica Li et Oskolski,是锦葵科下的一个化石属。该属目前有3个种分布在日本和韩国,Wataria yunnanica是该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季风气候演变有参考价值。
我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隆升、季风环流体系的形成、气候环境的变迁,造就了云南现代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新近纪众多的山间盆地保存了丰富的化石记录,为研究季风形成、演变及其对过去和现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