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省气象局获悉,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已达到极强标准,其持续和发展可能对我省今冬明春天气气候产生影响。专家分析,该事件可能导致我省今冬气温波动大,明年春季降水偏少。省气象部门建议要防范阶段性低温,关注春季和初夏干旱,加强城乡及森林防火。
据了解,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于2014年5月,截至2015年10月底已经持续18个月,累计海温距平达到18.4℃,已达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预计未来厄尔尼诺将继续增强,在今年11月或12月达到峰值,随后强度减弱,但仍会持续到2016年春季。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和我省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研究,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和发展,可能对我省后期天气气候产生以下影响:一是今年冬季气温波动大。预计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全省大部气温正常至偏高,其中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高1.0℃以上,但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滇中以北及以东的部分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阶段性低温的概率大。二是明年春季降水偏少。预计2016年3—5月我省除南部、西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区降水接近正常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春季我省大部地区气温为略高至偏高,2月下旬至4月上旬滇东北及北部高海拔地区有一般性的倒春寒天气出现。
我省气象专家提醒,今年12月下旬至明年1月下旬,滇中以北及以东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的概率较大,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等造成影响,建议及早采取措施,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同时,明年春季我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雨季开始期偏晚,发生春旱和初夏旱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滇中及以西以北地区。建议及早规划并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并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熵情和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此外,冬春季节我省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高物燥,地表及森林植被含水率降低,加之明年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将导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防范。
新闻链接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距平指数持续≥0.5℃并持续6个月或以上的异常偏暖现象,其对全球气候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很多地区天气气候异常。云南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正研高工刘瑜介绍,厄尔尼诺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当出现厄尔尼诺时,都会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并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刘瑜分析,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历史上第四个达到极强标准的事件,之前1972/1973年,1982/1983年及1997/1998年也分别达到极强标准。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高峰值将出现在今年冬季,持续时间超过18个月,是历史上最长的,可能对今冬明春我国天气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
刘瑜认为,目前,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传说今年冬天会出现极寒天气,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虽然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厄尔尼诺事件时冬季偏暖的可能性极大,但是我省属于低纬高原天气气候,影响天气气候的因子非常复杂,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偏西的同时,云南水汽条件也较好,因此也会带来一些降水,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阶段性低温天气。因此,总体看云南今年冬天偏暖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既不会是特别极端的暖冬年,也不会是特别极端的冷冬年。
(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