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帮扶工作,李红文(中)深入到独龙江乡群众家中走访,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记者 付雪晖
说话铿锵有力,工作举重若轻,遇事沉着冷静,做事干净利落。言语中蕴含着自信和执著,行动中透露出坚毅和干练。这是记者多年与李红文打交道得到的深刻印象。
李红文先后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福贡县这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县委书记。
面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涣散无力的现象,他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阵地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面对贫困和生态压力,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发展难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2008年10月担任贡山县委书记到2013年9月调任福贡县委书记至今,李红文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
抓党建
“县委书记抓党建,再小的事也不能放过”
“春华,锦谷村党员活动室墙面上画的党旗太小了,在对面公路上基本看不见。这个村子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下易地搬迁集中兴建的,党的旗帜要亮出来,让老百姓时刻感受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党旗标志再做大一些,你尽快安排人处理一下。”7月2日,刚从北京赶回福贡县的李红文路过怒江岸边的匹河乡锦谷村时,看到即将竣工的锦谷村党员活动室墙面上尚未完全画好的党旗标志,立即拨通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春华的电话。
“党旗标志画大画小,你一个县委书记都要管?”记者疑惑。
“党建工作做不好,就是县委书记的失职。所以,县委书记必须全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再小的事也不能放过。”李红文说,对于福贡来说,这尤为重要。
福贡县共有党的基层组织351个,60个党总支中的57个分布在广大农村,282个党支部中有171个在农村。4984名党员中,少数民族党员4700名,占党员总数的94.3%。农村党员2871名,占党员总数的57.6%。但因种种原因,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在福贡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组工干部出身的李红文,就任县委书记以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视。对于福贡县基层党建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出了“1+1+1”工作方法,也就是一名县处级领导挂钩指导,一名党委书记带头整治,一名常务书记定点帮扶的办法。
在李红文带领下,福贡县委领导班子成员与挂钩的基层组织一道,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指导督促乡、村两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村级发展规划。李红文说:“一些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去,通过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班子交心谈心、党员带头干实事等方式,着力解决软弱涣散村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班子的服务能力。”
抓发展
“李书记是白族,傈僳语却说得相当地道”
“福贡县的自然灾害之多远近闻名,我到福贡任县委书记近两年时间里,就发生过多次山洪泥石流灾害,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也是长久之计。如果继续按照老路子走,不仅老百姓富不起来,生态环境也将遭到严重破坏。你看路边的核桃长得多好,既涵养了水源,又让农民多了致富产业,我们‘441113’峡谷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开始出成果了。”车行至福贡县里甲乡,李红文有感而发。
“书记说的‘441113’就是40万亩核桃、40万亩草果、10万亩龙竹、10万亩漆树、10万亩云黄连、3万亩生态茶园。天天听,我这个司机都能倒背如流了。”不等李红文解释,驾驶员金素就开了口。
“我们福贡的很多东西都很有特色,比如老姆登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现在种植规模较小。只要达到3万亩,当地群众的收入就能大大提高。”李红文接过金素的话说,“我们的‘441113’工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富民工程。”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李红文历尽艰辛。
“要想让群众一下子转变生产模式和发展方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我下乡,常常看到路边被老百姓丢弃的核桃和草果苗,那些都是政府出钱买来免费发放给群众的,看着心疼啊。”说到这里,李红文表情凝重。
为了动员群众发展生态农业,李红文走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并主动带头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帮助联系户理思路、出主意,还自己掏钱为联系户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现在不一样了,群众已经从发展生态农业中尝到甜头了,政府组织购买的核桃、草果苗,老百姓争着要、抢着要。”李红文倍感欣慰。
自从担任县委书记以来,李红文的大量时间都是在山涧丛林、村村寨寨中度过的,他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中。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心中,李书记就是他们的贴心人。“李书记是白族,但他的傈僳语却说得比傈僳族都地道,这就是长期和群众打交道的最好例证。”县委副书记和建华说。
辛苦终能换来幸福的果实。如今,福贡县的“441113”工程已初见成果,已种植草果30.3万亩、核桃37.2万亩、漆树6万亩、茶叶1.2万亩,当地群众已从生态农业中逐渐得到了实惠。
此前报道
为民生
“党员干部应该时刻出现在群众中、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李书记的视频资料很少,他下乡都只带驾驶员和工作人员。”2日晚,到福贡县采访的部分媒体记者向县委宣传部索要李红文的视频资料,这可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永杰为难了。
“党员干部应该时刻出现在群众中、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电视里。”这是李红文经常说的一句话。
虽然看不到视频,但李红文当年的一句话,却让记者记忆深刻。
“我已到现场,情况很严重!”2010年8月18日,贡山县普拉底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当日,由于通讯设施被冲毁,记者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拨通李红文电话时,时任贡山县委书记的李红文早已赶赴灾害现场,这是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话。
李红文的家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一线、在群众当中,节假日也不例外。“身为县委书记不接地气,不和百姓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就不可能做好工作。”李红文说:“只要灾情发生,县委书记和你们记者是一样的,灾情就是命令。”
地处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福贡县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每年都会发生自然灾害。“现在已经进入雨季,又到了一年中最为紧张的时候了。我最近在中央党校学习,最担心的就是发生自然灾害,因为每次灾害,都会给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作为县委书记,每次灾害发生之时,李红文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害现场。去年5月10日、6月30日和7月9日,福贡县连续发生3次严重泥石流灾害,当记者赶赴灾区时,李红文早已穿梭于灾害现场。
“去年,福贡县灾害不断,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遇到这样的情况,李红文总是最早出现在灾害现场的人之一。我们县委班子有这样的带头人,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特别足。”县长夏斯付说。
“别说发生灾害的时候了,就是平时跟李书记下乡也比较艰苦,吃饭都是吃‘碰饭’,之前不打招呼,到了乡村碰到什么吃什么,在乡镇食堂吃饭他也要按规定交伙食费。”李永杰说。
“李书记在县内出差从来没有报销过差旅费,有些时候赶不上吃饭时间,我们也只好跟他在路边小摊上吃碗米线,跟着李书记很辛苦,但也习惯了。”金素说。
李红文每次来到他的联系户家,除了一杯清茶之外,对联系户送给他的土特产等一概拒收。“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拿群众的一分一厘,只有这样,你说话群众才会听。群众的事是最大的事,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服务群众,辛苦点、付出点都是应该的。”这是李红文多年以来坚守的底线。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