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抗日县长张问德 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
      发布时间:2015-08-15 10:36:1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最有骨气的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答田岛书》刻石

1942年初,日军直逼滇西重镇腾冲,县长邱天培及城中军政官吏带上自卫队和警察弃城而逃,留下手无寸铁的百姓,5月10日腾冲沦陷。7月10日,时年62岁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县已不县”的腾冲县长,他不顾一切地投入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拉起游击队,组织民众,配合远征军,发动全民抗战,在界头、曲石一带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和腾西北抗日敌后根据地,成为沦陷区“最有骨气的县长”,被誉为“抗日县长”。

张问德,云南腾冲县人,青年时代参加护国运动,1916年被两广护国军授中校军衔。历任腾冲府司法科长、干崖行政委员、腾冲道署实业科长等职。1934年被选为腾冲参议会议长。1936年任滇军第五旅秘书,后五旅改编出省抗日,继任省府秘书、龙云私人秘书。1939年任昌宁县长,1940年因病辞职回家休养。1942年临危受命,在界头正式宣誓出任腾冲县长,誓将“历史重任,双肩担承。抗战到底,步步前行”。他随身携带一面中国国旗,每到一地,不论是山顶上、悬崖下、田埂边、大树旁,他都要先挂起国旗才开始办公,并将这面斑驳陆离的国旗视为自己的生命。正是看到张问德县长在片马的纳牙娃达山顶竖起的国旗,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官兵们才在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中看到目标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在国旗上写了一首“西江月”来激励士气:“倭寇霸我河山,杀人放火轮奸,誓与顽敌不共天,谁不怒发冲冠!我有雪耻志气,杀上高黎贡山,临死噬敌咬牙关,魂如日月经天!”

张问德出任县长后,立即发动群众协助远征军作战,以收复腾冲为第一要务。他采用民选办法委派了腾西北各乡镇长,建立了战时基层政权,并向国民政府军委会提出腾冲抗战的建议书;动员组织群众出粮、出夫,保证抗日部队打游击;成立战时联合学校,收罗流亡失学青年入学;开办行政人员训练班;成立物资调运委员会,抢运沦陷区的棉纱、布匹、百货等物资,组织调运盐巴以济民困;将流氓地痞、抢劫罪犯逮捕归案,稳定抗日根据地;恢复停刊的《腾越日报》,传播抗战消息;发动爱国人士刺探日军情报。

1942年9月至1943年10月日军数次在腾北“扫荡”,张问德率县府随军转战,手拄一藤条拐杖,八越高黎贡山,六渡怒江天险,辗转于漕涧、保山、大理、腾冲之间。数日断炊,疾病折磨得他卧床不起,仍坚持不懈。

1943年2月,日军纠集了龙陵、密支那之敌万人之众对腾北发动“二一四”大扫荡,张问德率县府第三次翻越高黎贡山渡过怒江到漕涧行使公务。就在最困苦的时候,驻守腾冲的日本行政长官田岛致信张问德,欲进行诱降。张问德回书一封,给后人留下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答田岛书》,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此信在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后,张问德被誉为“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

1944年5月,滇西反攻战开始。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运粮供应部队。1944年9月14日,沦陷2年多的腾冲终于光复。40天后,一身傲骨的张问德挂职而去。

□申东(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春萍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