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从一张手工绘图看规划引领
      发布时间:2015-09-22 10:29:4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开栏的话

凭借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亚太国际门户的枢纽位置,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经济实力最强、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云南在实施跨越式发展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征程中,借智借力长三角在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和先行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9月13日至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率领由省级相关部门、州市和部分县区市、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云南学习考察团,深入上海、江苏、浙江3省市进行学习取经和合作交流。从今日开始,本报将开设“借力新观念 推动新跨越”专栏,对本次学习考察和合作交流成果,以及大家通过学习促转变、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等思考进行深入报道。

9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内,一张手工绘制图引发云南学习考察团成员的注意和思考:这是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之初时留下的手工制作的规划图。

如今,20年过去了,在这张手工绘制图的引领下,园区建设水平日益迈上新台阶,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而仔细对照,不难发现,图纸中描绘的蓝图与今天园区内的实景却是高度吻合。从这张手工绘制图,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背后昭示的治理能力和发展魄力。

同样的情形,在沪苏浙3省市的园区、企业、基地和科创中心比比皆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通过规划引领,打造了以总部经济、贸易机构、经济组织、商务办公为主体业态,以会议、会展为功能业态,以酒店、商业、零售、文化娱乐为配套业态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商务区通过规划先行,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轨、路、空三位一体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以及数十种换乘模式的多元化聚集,实现了1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同城效应;杭州未来科技城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牢固树立“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的开发理念,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铸就了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园区,都建设有漂亮大气的规划馆;每一项建设、每一个产业,都有科学严谨的近中远期规划。几天来,每到一个地方,长三角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中突出规划优先、强化规划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实践,在深深震撼激荡大家心灵的同时,也使大家在深刻反思中回到现实,认真查找差距和短板:

“一些地方的规划各自为政,对地下管线(廊)建设、功能区划分等方面缺乏统筹考虑。”

“有的规划就是简单的复制和拷贝,盲目追求高大上建筑,盲目摊大饼式发展,忽略了城乡基础性、功能性设施的完善。”

“许多地方的建设没有较好地体现出城市特色风貌,导致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农村建设千村一面,地上光鲜地下混乱,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许多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不够,适应不了城乡快速发展的需求,跟不上时代步伐,规划制定出来没几年就进行修编。”

“有些地方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没有发挥好城镇资源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脱离产业发展搞新城建设,结果是造了没有产业和人气的空城,成为房地产泡沫。”

“一些地方虽然有了规划,但严肃性、强制性不够,无序建设、违规乱建的现象依然存在,规划成为嘴上说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

……

所有这些,都指向明确:规划意识不强、规划水平不高、规划权威不够、规划执行不力,是制约云南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云南规划工作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位州长感慨而言:在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注重“留白”,而在云南不少地方,是一看见空地就想到盖房。仅这一个现象,就可看到我们有多大的差距!

从一张手工制作图纸和沪苏浙的实践启示中,大家也深深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一方面,规划是可以超前的,也是必须超前的,这样规划才有引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规划确立后,就必须一以贯之加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规划的指引目的。当前,云南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2%,按照国际惯例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已进入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两型三化”迈进的步伐。大家同样清醒地认识到:在城市发展中,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所建成的城市也只会是空城、睡城。同样,产业发展不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就会失去依托,产业也不会做大,特别是生活类服务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必须由城镇化带动。要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就更需要通过规划引领来实现。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强烈的反差对比,深刻的灵魂触动,让学习考察团成员更加明白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精深内涵。大家表示,吐故纳新,祛除沉疴,积极吸收长三角规划工作的先进经验,本着对历史、对未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高起点、高质量做好本地城乡规划工作,通过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使云南的城市、城镇、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相一致、相适应,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记者 陈晓波 王永刚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