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晋宁县夕阳彝族乡夕阳村128户村民今年养殖在330余亩稻田里的“稻田泥鳅”、“稻田谷花鱼”喜获丰收,预计可产鱼1万多公斤,预计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000余元。
在夕阳村委会,成片稻田里的稻子已经泛黄,空气里飘散着稻谷的清香。夕阳彝族乡是晋宁县水稻主产区,有着丰富的水稻资源,从去年开始,乡里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稻田特色养殖,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鼓励农户在自家稻田里养殖泥鳅和鲫鱼。今年,夕阳村委会在稻田里投放75万尾泥鳅苗和21万尾滇池高背鲫鱼苗,通过向稻田放养泥鳅和鲫鱼,利用泥鳅和鱼食田间杂草、害虫和翻动土壤为稻田创造通风透光条件,鱼类粪便反作用于水稻,从而使整个养殖过程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降低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稻、泥鳅、鱼“立体”大丰收。
村民柏俊华告诉记者,由于稻田里养的泥鳅和鱼生态绿色无公害,很受市民青睐。每公斤泥鳅可以卖到60元,鲫鱼可以卖到每公斤40元,每亩稻田可以产泥鳅35至40公斤,预计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000余元。
为了能让游客吃到原生态的夕阳“稻田泥鳅”和“稻田谷花鱼”,夕阳彝族乡专门开设了7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吸引游客到夕阳赏风景、看梯田、品尝农家特色风味。
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矣俊兰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