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高原九湖漾清波
      发布时间:2015-12-08 15:41:4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不论春夏秋冬,夏忠宝每天都要到第206棵界桩上走一遍。夏忠宝是滇池界桩的巡桩员,守护着3棵界桩,每棵之间相距约六七百米,8年来,他每天都要来巡查界桩和清理垃圾。他说,界桩犹如滇池的眼睛,界桩员的职责,就是不断为滇池擦亮眼睛,不让它蒙尘。

夏忠宝的朴实言行,蕴涵着云南人民对绿水青山生态美的殷殷深情。

我省天然高原湖泊众多,湖泊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个,包括滇池、洱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山水相映,静谧幽美。这九颗明珠分别散落在昆明、大理、玉溪、丽江、红河5个州市的17个县(市、区)。

守护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就是善待云南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家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九湖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摆在全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开展保护和治理工作。“十二五”以来,我省以改善湖泊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湖体水质改善为重点,以大幅削减主要入湖污染物为基础,通过强化领导,联动机制广泛形成;加大投入,稳步推进规划项目实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湖;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治理的科技水平;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在流域经济快速增长,人口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监测结果表明:九大高原湖泊中泸沽湖、抚仙湖水质为Ⅰ类,洱海水质总体为Ⅱ类,阳宗海水质为Ⅳ类,程海湖水质为Ⅳ类(PH值、氟离子除外),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水质为劣Ⅴ类,九湖水质企稳向好。

成效的背后,是艰辛和不易,是智慧和汗水。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上世纪70年代后期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连续4次写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五年规划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作,把滇池治理作为全省和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肩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昆明举全市之力把滇池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明确了以“环湖截污及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为重点的治理思路,真正找到了一条符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

如今,随着治理项目纷纷告捷,滇池水质逐年向好。数据显示,5年来,昆明在湖滨一级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公顷,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湖进人退”的现象;完成河道4100多个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改造截污管网1300公里,完成河道清淤40万立方米;在湖底淤积严重的区域实施淤泥疏浚,共计疏浚淤泥875万立方米,去除总氮约1.48万吨、总磷约4000吨;与2010年相比,2014年滇池营养状态指数由71.1下降为67.0,降幅为5.8%,入湖河道综合污染指数降低25%,特别是去年12月和今年1至3月,滇池外海连续4个月水质已转变为轻度富营养化。同时,滇池蓝藻水华暴发的时间推迟、周期缩短、频次减少、面积缩小、藻生物量减少。

“任何受污染湖泊的生态治理过程,都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原常务副所长、国家环境应急专家、国家水专项湖泊主题专家组顾问刘永定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滇池治理已经走出了一条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符合滇池实际的治理道路,只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滇池水一定能够变清。

“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线,滇池治理是整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时刻在检验这个城市是不是真正转变了发展方式。”据悉,昆明市提出:城市将量水发展,以水定城,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受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向环境要GDP”的传统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滇池生态保护建设水平。

如果说,对滇池是重拳治理,那么对洱海,就是精心呵护。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洱海保护和治理情况时强调。

洱海是我省第二大高原湖,曾因种植养殖业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等导致两次严重的蓝藻危机,局部水质一度下降到Ⅴ类。为拯救母亲湖,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实践中探索,逐步恢复洱海水质,全力留住这一池碧波。截至目前,集镇污水基本得到收集处理,环湖村落综合治理取得重要进展;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步建成;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初见成效;突出抓好“三退三还”和湖滨湿地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湖滨生态保护带。目前,已治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89.8平方公里,在北三江流域,以东湖、西湖、茈碧湖等重要生态节点为中心,建成生态湿地6135亩,完成了灵泉溪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和波罗江下段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河流入湖污染控制初见成效。

“追风逐海,听涛拍岸;爱上骑行,更爱洱海。”每年都要到洱海边环湖骑行的昆明市民徐程兴,回来后在朋友圈上发文点赞。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在九湖治理中,我省因地制宜,实行“一湖一策”。对水质良好的抚仙湖和泸沽湖,通过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确保了水质稳定;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洱海、程海及阳宗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及村落环境整治、控污治污、生态修复及建设等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基本得到控制;对污染较重的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采取全面控源截污、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及建设、污染底泥清淤、生态补水等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4个湖泊水质虽为劣Ⅴ类,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标有明显改善。省环保厅相关部门介绍。

“山也云南美,水也云南美,江河淌碧玉,群峦竞翠巍……”一曲《云南美》勾画出云南碧水蓝天的美好图画,展示了云南加快九大湖泊治理的绿色进程。

记者 浦美玲 胡晓蓉

压题图片为清波荡漾的泸沽湖 记者 张彤 摄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