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白剧如花绽放 难忘大理乡愁
      发布时间:2015-12-16 11:50:3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初冬时节,沉寂5年之后的大型新创历史白剧《榆城圣母》正式上演,由此在大理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白剧热”。

“当白族栽秧会的音乐在剧场响起,当现场乐队的锣鼓点敲击起来,当三弦的旋律带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剧唱腔出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了心酸和眼涩的感觉。”大理州文化体育局局长王峥嵘回忆首演情景时说,“那隐隐传来的白剧音乐,虽然久了点,但带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剧本 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白剧是大理州在历史悠久的白族传统戏剧“吹吹腔”和“大本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民族剧种。1991年,在全国戏曲汇演中,大理州白剧团曾以创作演出《阿盖公主》荣获“天下第一团”美誉。2008年,白剧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大理州排演了现代白剧《洱海花》。次年,该剧在全省新剧目展演中获得综合金奖。此后,大理再也没有新的大型白剧上演。

“原因很多,但主要就那么几个。”王峥嵘分析,演员出现断代,没有新的后继力量可以去支撑起神圣的舞台;没有成熟的剧本,创作人才奇缺,剧团没有专业编剧,业余作者写出的本子也不尽如人意;舞台美术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足以能承担起一台大戏的设计;没有专业的戏剧导演;经费不足……值得庆幸的是,在大理州歌舞团和白剧团合并时,乐队成建制地保存了下来。但是,戏剧最关键的司鼓和主弦,都已经退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为新戏的诞生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王峥嵘说,这期间,州委、州政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白剧传承发展的意见》之后,白剧复兴的一些迹象和条件开始显现。白剧工作者们非常兴奋:“我们可以再次上路了,我们要为自治州六十年的大庆献上一台白剧盛宴。”

2014年6月,州政府给文化部门安排了60万元的白剧创作前期工作经费,州文化局开始筹划剧本。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征集剧本提纲。两个月后,共收到了32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和业余编剧的剧本提纲。经过审读、筛选、打分,大理州的专家从中选出15个提纲发给了省里的5位专家,请他们分别排序和打分提出5个名单。在确定了5个名单之后,大理州专门在昆明召开剧本评价及推荐研讨会,最终确定《大理国皇后》《数西调》和《蝶泉女》3个提纲为中标提纲,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把排名第一的《大理国皇后》列为首选排演剧目。

《大理国皇后》提纲的作者是云南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罗远书。他在2014年11月拿出了剧本初稿,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于年底拿出了第二稿,经专家再次提出意见后,罗远书专程到大理采风,在2015年春节前拿出了第三稿。为在剧本的修改上打破思路的瓶颈,在整体水准上提升一个档次,大理州特邀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担任艺术顾问,并专程带罗远书到上海听取罗怀臻的修改意见,罗远书拿出了第四稿。罗怀臻再次提出意见之后,又出了第五稿。经研究大理国历史的学者提出意见之后,第六稿基本成型定名为《榆城圣母》。

导演 聘请国内知名导演

有了剧本,聘请导演成了当务之急。

“导演的选择其实就三个选项,一是本地的,二是省内的,三是省外的。”王峥嵘说,近20年来,大理州排演的白剧,三种形式都用过,效果也都不错,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本地导演这个选项几乎是不成立的。因为,大理的专业剧团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专业导演。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后,决定从省外聘请国内一流的知名导演来担纲。这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白剧在长时期的低迷之后,大理需要一种全新的面貌来激发信心提振士气;二是白剧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剧种,依然处于初始的发展期,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如果能够通过大剧种导演的深入指导和帮助,让她在由戏向剧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新的既忠实于白剧又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元素,可能会较好的促进白剧的“生长发育”。在罗怀臻顾问的推荐下,大理州聘请了浙江京剧院的翁国生院长作导演。

翁国生院长认真研读了剧本,并与作者罗远书、顾问罗怀臻多次沟通交流后完成了导演台本。在他的推荐之下,大理州聘请了国内一流的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音乐设计师和造型设计师。7月下旬,翁国生导演用一周时间,完成了近4万字的导演阐述。他说:“这出戏,将是一幅云南重彩油画,先起素描稿,然后不断丰富完善它,最后以尽可能完整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今年8月3日,新剧在大理州白剧团的老排练厅投入排演,演职人员达160人。

演员 老中青三代同台演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人才的培养,尤其如此。

新的剧目由大理州白剧团著名演员杨益琨、彭强领衔女主角和男主角。杨益琨深有感触地说:“在白剧舞台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此次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排练过程中确实流了很多汗水,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白剧演员出现断代、后继维艰的情况下,也有“幸运”——近4年来,大理州坚持不断地排练小戏小品小白剧,让那些曾经科班出身,到剧院10多年了都没有能在台上开口的演员有了磨炼的机会。因此,在一些配角的选择上不算太难。更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之际,大理州委、州政府不仅高瞻远瞩地保留下了自治州唯一的专业文艺院团,而且确定了在定补400万元拨款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至20%,还专门把2004年改革时消减的白剧团20个编制还给剧团,加上提前退休的政策的实施,让剧团一下子有了40个空编。州文化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在全州范围内公开招收了11至17岁的38名学员(白剧班和舞蹈班各19名),送到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3年后的今天,他们完成了在校的学习,回到团里进行为期3年的实习。

王峥嵘说:“他们一回来,就碰上了新戏的排演,他们成了这出戏的一个新亮点。有他们在舞台上,老中青三代同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可圈可点的舞台表现,让我们有了可以高兴的理由。”

反响 白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历时近一年的排练,大型新创历史白剧《榆城圣母》登上舞台。

11月26日开始,连续3天的公演,剧场里座无虚席。

大理电视台记者杨春翎采访观众后道出众人的心声:“白剧《榆城圣母》展现了真诚、包容、大爱、和谐之美,是一部充满现代艺术品位的全新白剧,也是白剧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

“剧情起伏跌宕,表演精彩纷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知名彝族作家李智红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部保护民族文化基因,传递团结、和谐、仁爱正能量的优秀白剧。同时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的一部优秀民族剧。

年轻作家右凡在微信朋友圈中记述:“正好赶上白剧《榆城圣母》年内最后一次演出,整剧结构严谨,表演出色,音乐出彩,灯光恰到好处,布景适宜,更值得称道的是每一位演员,包括器乐演奏者的用心态度。与其说看的是白剧,不如说看的是大理厚重历史文化的遗存。”

“盛宴,不止于盛宴。”大理日报编辑王晓云撰文称赞:落座剧场,小小的惊喜马上前来。台上并非大幕紧闭,也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道巨幅无缝纱画,画面庄重、古朴、充满恬静的禅意和悠然淡雅的佛韵……之后的两个多小时,穿越到大理国妙香佛国的氛围之中,与剧中人一起经历生死悲欢,爱恨情仇。她说,“整台演出的舞台呈现是让人惊艳的。三代同台薪火相传,让我对白剧的将来,信心满满。”

“大家纷纷肯定了我们的努力,但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自己和专家们都清楚,我们依然有很多遗憾。”王峥嵘直言,剧本依然有很多需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全剧的戏剧化冲突依然不够,人物塑造不丰满,部分情节安排不合理,如何作精减之后,能适应不同场合演出,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且能简化而不减效果,这是个大问题。

心愿 让白剧之花永久绽放

大理州成立以来,《苍山红梅》《望夫云》《苍山会盟》《阿盖公主》《情暖苍山》《白月亮 白姐姐》《白洁圣妃》等白剧,先后摘取过“文华奖”、“梅花奖”、“曹禺剧目奖”、“电视金鹰奖”等多项大奖。

“我们‘五年磨一戏’,应该感谢党委、政府对艺术创作的尊重,更难得的是,在不出戏的日子里,能不断的出台各种政策,为白剧能够真正的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王峥嵘说,要感谢白剧的观众,他们在太久的等待之后,给这出戏以太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了白剧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心和自信心、自豪感,让大家能带着希望上路。同时,感谢专家学者们直言不讳的良心,让我们能清醒和自省。感谢编剧、导演、艺术顾问和创作团队的无私奉献,感谢所有演职人员的艰苦付出,大家一起成就了我们的白剧复兴的梦之初始。

王峥嵘说:“借罗怀臻顾问的话说,‘下一步,白剧应该在3个字上下工夫——戏,就是剧本;艺,就是演员的功夫;器,就是舞台的综合手段’。白剧,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传承之路正长,我们开始上路了,我们应该让白剧之花长久绽放,这是责任,也是共同的梦想。”

新闻助读

《榆城圣母》取材于1000多年前“大理”波澜壮阔与和谐繁荣的历史画卷,通过白族渔女杨桂仙“救危”、“拒封”、“禅位”等传奇故事,彰显圣洁无私、祈盼和平的大爱情怀。

记者 庄俊华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