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供应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已建成的商业用房,允许改造为租赁住房。
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商业用房库存偏高的情况,为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多项措施,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以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表面上看,农民工似乎是潜在的购房生力军,依靠农民工救楼市的想法并不荒谬。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这1.68亿农民工中没有在城里买房安家的还有1亿多。再看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已今非昔比。时下开着轿车到工地干活、月收入上万元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然而,对广大农民工来说,在城里买得起房不等于就愿意买房。一位来自重庆农村、曾在我家搞过装修的农民工大哥说,他接手的工程很多,买房不是难事,但宁愿长期租房。原因是工地经常变动,买房不如就近租房方便。再说,重庆老家里有土地和亲人,即使要买房也要在老家附近选择。在我看来,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诉求,要问农民工潜在的购房需求有多大,恐怕得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昆明市近期出台了关于房地产去库存的若干意见,强调对已建成的商业用房允许改造为租赁住房,是务实的房地产去库存之举。只有购租并举,才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业结构调整。此外,“租房新政”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同样值得期待。将库存商业用房改造为租赁住房,将产生一批更为规范的租赁住房产品,吸引更多租房者告别城中村潮湿阴冷、脏乱拥挤的“握手房”,搬进充满阳光、整洁有序的“摩登楼”。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在扩大租赁住房市场新供给的同时,加快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步伐,转移其中过于密集的租房人群,优化流动人口管理功能,提高城市文明,提升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