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呼口号不如真践行
      发布时间:2016-10-26 11:21:3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近日看《人民日报》的一则“今日谈”,说的是云南省在脱贫攻坚中作出决策,不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生态脆弱的地区修筑高速公路。主要的考虑是,“在这里修筑高速公路不仅投入巨大、经济效益低,更重要的是必定要大规模开挖山体、毁坏森林,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值得一提的是,放弃修高速,并不意味着放弃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对于怒江州来说,脱贫攻坚的任务极其繁重,修路无疑是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摘穷帽,求发展,并非只有一个解决办法。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承受力,怒江没有急着上项目,建高速,而是选择了完善交通的变通之策。因地制宜,充分考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甚至适时地让发展的节奏与生态承受的能力“合拍”,放弃暂时不适合上马的项目,此番考量取舍,正是对绿色发展理念实实在在的践行。
    云南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引以为傲,讲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尤其是对高原湖泊持续多年的治理和保护,对环境质量的全面整治和提升,对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正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切践行。然而,治理和整顿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比如,不久前,抚仙湖沿湖的餐饮、酒店、农家乐又在制造着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玉溪市随后进行整治和处理,才制止了部分“破坏”生态的行为;再说以前,滇池曾在发展的顾此失彼中逐渐黯淡下来,如今从牛栏江引水,滇池水质已有明显改善,但是治理依然前路漫漫。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少见,一些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因为工业发展仓促上马高污染项目,或是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所以,口号喊的是绿色发展,但走的还是粗放发展罔顾环境的老路,这无异于是挂羊头卖狗肉,知与行严重分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云南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云南具有生态多样性的优势,但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基本不可逆转,出于对怒江修建高速公路生态成本的计算,先放弃新建,转而寻找其他良策,至少表现出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将“绿色”融入发展理念及其全过程,应当如此作为。当然,为此决定点赞,并不是对守着青山绿水不动弹的默许和鼓动,而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丢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是无源之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其中,就包含对发展的研究判断,对项目的评估取舍。
    乐见“绿色”种在心里,更期待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更好践行。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