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好文风体现在脚下
      发布时间:2016-11-11 14:00: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文学大师雨果写出《悲惨世界》寄往出版社,日久不见回音,于是去信寻问:“?”不久出版社回信:“!”意即小说大获成功,惊世赅俗。这一问一答,可谓言简意赅,妙不可言。当然,生活中不可能一个符号包打天下,但简练文风很值得我们学习。

反观时下一些领导讲话、机关行文,有的强调抓落实,“抓落实”不够,还要“认真抓落实”甚至“认认真真抓落实”;有的卖弄文笔,平平仄仄都搞上,为了对仗抓破头皮,内容却大而无当;有的通篇大道理,有骨头无血肉,读起来味同嚼蜡;有的满嘴顺口溜,看似活灵活现,然而既不回应群众关切,也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类文风,干部群众抱怨“脑子里只留下‘高度重视’和‘提高认识’”。

文风不正,危害极大。毛泽东同志曾尖锐地批评党八股“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甚至“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我们党一贯提倡“短实新”文风,但从现实情况看,“长假空”还有生存空间,任由其蔓延开来,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文风折射党风政风,坏文风源于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改进文风,关键是纯正党风,放下官架子,摒弃花架子,多走进群众、走进基层、走进难题,才能练出“短实新”的好文风。

走进群众,读懂民心,扎根实际,发现矛盾,才有通俗易懂、务实管用的文风。干部经常到田间地头、背街里巷,和群众同坐一条凳上,多听、多学、多讲,将群众的唇舌作为泉源,文风才会灵动活泼、明白晓畅。干部深入了解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丰富自身的工作阅历和社会头脑,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文章才能言之凿凿,讲实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个性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对于读者来说有了附加值,人们才会愿意看。干部多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蹲点调研,经历一些平日难以见到的、难以想到的困难,了解掌握一些平日了解不到的情况,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从一团乱麻中找出线头,说话就能直中要害、一语道破天机。

“短实新”的文风,看似简单,但不是仅靠“写”就能达到的,更是靠走出来的。沐圆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