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破解环境难题急需创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25 10:29: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笔者经常下乡采访,发现近年来乡村变化不小。一进村,乡村“别墅”多起来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晚上,不少山村还亮起了路灯,农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乡村的变化固然令人欣喜,但在村里四下转转,脏乱的景象则让人发怵。道路上、沟塘边、树林里,往往堆积、散落着秸秆、废农膜、塑料袋、旧衣物等各种垃圾;厕所无处下脚,臭气熏天;村边的沟河水体发黑散发着恶臭,让美丽乡村大打折扣。
    乡村环境存在的脏乱现象可说是个老大难问题。不仅多数乡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窘境长期存在;且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乡村消费向城市看齐,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罐、建筑垃圾、电子垃圾......乡村里的垃圾数量也飞速向城里靠齐。但相对来说,乡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少,垃圾有“产”无“出”,不少乡村已是“垃圾围村”。
    为此,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改变乡村环境脏乱差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投向乡村环境整治的资金大大增加;特别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一批乡村突出的卫生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不少乡村由“脏、乱、差”变“净、亮、美”。
    但不容回避的是,全省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还是偏小、偏弱;“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面也十分有限。麒麟区三宝街道亟待解决的乱堆乱放,牟定县龙排村、蒙自市石榴街的垃圾难题都只是全省乡村环境问题的缩影,此类问题在其他一些地方同样存在。省住建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为26.0%,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2.8%;村委会驻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为34.3%,生活污水处理率为11.2%。可见,乡村“脏、乱、差”等环境卫生“顽疾”尚未得到根治。
    从相关调查及记者实地探访的情况看,乡村环境卫生堪忧至少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乡村垃圾等污染物点多、面广,资金缺口大,卫生基础设施薄弱。最近几年,农村环境问题虽引起关注,但实际投入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没钱,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建设,建起来的设施也难以运行。二是对乡村卫生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管理体制机制欠缺。乡村环境整治虽已提上议事日程,但制度建设、责任分工等相关工作还比较滞后,环境整治大都停留在上面有项目下来就动一动,搞运动式整治,有始无终。三是意识淡薄,农民群众参与性不够。不少乡村农民环保意识仍旧比较淡薄,垃圾随意丢弃、畜禽粪便肆意排放;在乡村环境整治中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是“政府干、农民看”。
    解决乡村“垃圾围村”等环境卫生问题,已迫在眉睫。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像重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工业污染一样,同样紧抓,同样推进。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创新机制,增加农村卫生环境的软、硬件投入,将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和人员等一并规划落实;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投入机制,因地因村制宜,选择科学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实事求是地说,只有做到有制度机制、有资金、有专人管理,才能破解乡村环境卫生之困。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