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春城晚报》报道,“七彩云南·国际美术创作基地”启动暨授牌仪式在云南大学举行。该创作基地项目由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我省十余个州、市和县、区已被授予 “七彩云南·国际美术创作基地”。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于今年9月成立不久就在我省多地挂牌创作基地,显示了与各地通力合作、开放办学的气象,同时致力于促进国内外艺术家们走进云南、宣传云南,将云南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面向世界的文化产品优势。有这样的眼光和行动力,确实是云南艺术界的一件幸事。
云南是美术创作的天堂。长期以来,云南涌现了不少“以万物为师”,以独特视角描绘和表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人文风情的本土画家,其中一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云南的美术创作基地也不少,仅在昆明就有创库、金鼎1919、871文化创意工场、秘境M60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艺术家前来开展创作和交流活动。云南不缺美术创作资源及人才、基地,但美中不足的是,云南美术界存在各自为政、小打小闹、闭门造车的弊端,与先进地区打造国际美术创作基地的经验脱节。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深圳及福建莆田、厦门已成为全球三大油画产业基地,其商品油画主要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油画消费国,其年需求量占国际市场的一半以上。许多国外中低收入家庭买油画就像买花一样,喜欢不断更新,并不太看重作品是否具有升值空间。生产廉价油画或许不适于特别有个性的艺术家,但作为一个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市场毕竟利大于弊。云南完全有条件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与国际美术产业链融合的创作基地,培养更多既能追求艺术理想又能深入国内外艺术市场的画家、画匠。
据悉,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昌新艺术奖”至今已颁发了六届近百名中国优秀硕博士研究生,为了培养未来世界艺术大师,从明年起将扩大到世界范围,每年颁奖名额要达到40名。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艺术理想十分高远。不过,现实情况是各美术院校培养的美术生大多就业难,不得不从事许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能到那三大油画产业基地做画匠已属幸运。
其实,古今中外许多美术大师都是从画匠起步,依托兴旺的商品绘画产业逐步攀上艺术高峰的。艺术大师的产生离不开美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深圳、莆田、厦门政府已将油画作为当地一项重要产业,其中莆田市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专门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在莆田国际油画城设立中央美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而在厦门,油画产业正由原来的低层次、低价格批量生产模式逐步走向注重艺术原创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并形成了新的集聚效应。云南的各艺术院校应在打造美术创作基地、奖励艺术新秀的同时,与政府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云南面向国际的美术产业,将各地分散的创作基地、艺术空间整合为统一的产业品牌,在构建产业平台集聚艺术人才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