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创作者心中要有“魂”
      发布时间:2016-12-15 13:10: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据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人员介绍,毛主席酷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创作的《枯树赋》,他生前的书房里至少有四种不同版本的《枯树赋》,专门印制的大字线装本《枯树赋》一直放在身边,伸手就可以翻看。他一生多次吟诵过《枯树赋》,至少在两次心情极度悲伤的时候背诵过《枯树赋》,每次都老泪纵横。
    《枯树赋》是一篇著名的感伤身世之作,讲的是晋朝时的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以前枝繁叶茂的大树逐渐老去,内心油然而生悲凉之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毛主席如此喜爱《枯树赋》,一方面说明他很欣赏这篇作品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从中找到了感情的共鸣点。
    纵观历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作品,承载了时、记述了事、寄托了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绵绵不绝的文化滋养。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再次吹响了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指出了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各类文学作品繁多,但不精。要写出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筑就时代文艺高峰,创作者首先心中要有“魂”。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作品要有“魂”,创作者必须先塑“魂”。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理论素质,认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思想照亮作品,改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其次,脚下要有“根”。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从生活沃土中萃取精华、从生活真味中汲取能量。再次,肩上要担“责”。文艺作品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创作者要强化担当意识,踏着激昂的时代鼓点、合着发展的时代强音、放飞想象的艺术翅膀,让作品以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取胜。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