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微信特别是微信公号,在创造庞大线上商业流量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恶意侵权、过度营销、诱导分享、低俗内容、故意欺诈等乱象
近段时间以来,从王健林、马云、周杰伦等一些富人、明星相继对涉嫌侵权与诽谤的微信公号“发难”,吸引了舆论的极大关注。如王健林将冒名“代言”的微信公号“顶尖企业家思维”诉至法院并索赔千万;阿里巴巴诉“今晚报”等微信公号发不实消息索赔2000万元……
微信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超6.5亿,截至2015年8月,微信公众号突破1000万,且每天以1.5万个的速度增加。一些微信公号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溢,也吸引更多人效仿尝试。但在这一片表面繁荣的背后,却也存在严重的混乱与失序。很多公众号在默默耕耘,但一些人却投机取巧,如抄袭现象严重,造成对原创作者权益的严重损害;不少公众号为了吸粉、拉流量,不惜编造与散布不实信息,制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然后通过不明真相网友的广泛转发,造成谣言和假新闻的大面积扩散。微信特别是微信公号,在创造庞大线上商业流量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恶意侵权、过度营销、诱导分享、低俗内容、故意欺诈等乱象。
去年,微信连续发布打击侵权、低俗内容、欺诈行为的公告及惩处方案,总计超过10个;不久前,微信官方平台发布公告,着力整治向用户发送垃圾信息、过度营销等行为。创造互联网的健康生态,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规范。明星自身维权是一个导向,说明了维权意识在互联网环境的重要性,在受到网络谣言的伤害后,当事人要能勇于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从法律层面上不断完善微信的使用规范,并且及时对不法行为进行惩戒。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让每一个微信公号都成为互联网环境的“守法者”,让互联网不断走向规范,才能迎来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让公众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