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扶贫项目切忌不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6-04-11 11:27:0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左超

不久前,本报对会泽县高寒山区待补镇“双轮驱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作了专题报道。近年来,该镇立足会泽“南大门”“旱码头”的优势,围绕通道推进小城镇建设,构建产业集群,让“冷”“凉”成为一种资源,培育出一系列特色产品,为群众脱贫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点,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我省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脱贫任务极其艰巨,越是艰巨越需要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只有脱贫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所需,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上下给力,结出“既好看又好吃的果子”。

反观有些地方的脱贫项目群众不买账,不是老百姓“懒”得扶不起,而是他们觉得这些项目“划不来”“不接地气”。项目不接地气,势必会造成行政性扶持力量剃头刀子一头热的局面,抹杀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不起积极性,耽误宝贵时间;此外,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山区的群众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再加上家底实在是薄,脱贫项目一旦失败,根本就是“伤不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会彻底丧失脱贫信心。

当前,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四五年,减去项目投入期,给予一定的成长期,根本就不允许有太多的试错机会,着实耗不起,因此更要选准选优选好脱贫项目,决不能蛮干,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的扶贫。此外,若只依靠行政力量注入“强心剂”,没有把利用市场经济和政策红利致富的观念和思维培育起来,即使一时脱贫,也可能会返贫。因此,还当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状况,大力发展与扶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特色产业,使更多老百姓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持续的增收能力,如此,才能彻底摘掉“贫困帽”。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