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云南省发现两栖动物新种
      发布时间:2016-08-12 10:07:43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昆明8月11日电(记者 袁雪莲) 我国生物保护工作者近日在云南腾冲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这一成果于8月11日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正式发表。

这一两栖动物新种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中被发现的。该项考察始于2014年4月,目前仍在继续。

嘉道理中国保育自然保育主任杨剑焕介绍,新种发现于高黎贡山腾冲片区的北段林区,属两栖纲角蟾科拟髭蟾属。科研人员通过严谨的比对分析,包括形态比较、鸣声分析、DNA对比等,确定其为一种未被命名的科学新种。

据杨剑焕介绍,拟髭蟾是两栖纲角蟾科拟髭蟾属蛙类的称呼,该蛙类的嘴上长有一些角质化的锥刺,因形似“胡须”而得名。不过,只有繁殖季节的雄蛙才会长“胡须”。由于受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拟髭蟾野外种群数量正持续下降。在目前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拟髭蟾物种当中,有不少物种被列为濒危或受胁物种。

据介绍,腾冲拟髭蟾的一大特点是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半部为浅蓝色,下半部为黑色。根据持续野外调查发现,腾冲拟髭蟾是一种在天冷季节繁殖的青蛙,它们于每年3月底和4月初期间繁殖,这个时候山区夜间气温多在5-6摄氏度。

此外,与一般蛙类不同,腾冲拟髭蟾前肢瘦长、后肢较短,跳跃能力较弱。“它们多数时候静坐在林子底层,前半身撑得高高的,一旦受惊,则会手臂一软,耷拉着脑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加上其与环境比较融合的保护色,并不容易被人发现。”杨剑焕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局长毕争介绍,腾冲拟髭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得益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腾冲拟髭蟾在其分布区较为常见,而且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毕争说。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