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昆明市入滇河道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入滇河道依然存在“边治理边污染”、生活污水直排、建筑垃圾乱倒等突出问题。
盘龙江河道整治工程 东岸进度缓慢问题多
家住盘龙江边的退休老干部黄先生向记者反映,盘龙江金色大道至二环北路段的河道整治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了4年,全长约1000米。如今盘龙江西岸完工后风景优美、道路畅通;但东岸整治改造进展缓慢,不但影响了整条河道治理进程,而且存在边治理边污染及沿江道路封堵严重影响市民出行等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该段河道现场,看到河道东岸仍旧在施工,道路坑洼不平、污泥堆积,河边杂草丛生。每天上下班都经过此处的张先生说:“由于东岸整治改造工程进展缓慢,排水系统不畅,每到雨天泥水便流入盘龙江,边治理边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西岸的路和桥早已建好,但桥在东岸却‘落不了地’,成了‘断头桥’。”
一位知情干部认为,该段河道出现“一江之隔、两种风景”,其原因是盘龙江两岸分属不同的区。虽然工期相同,但进度却差别很大。
西坝河韩家小村河段 垃圾成堆污染严重
记者近日在西坝河韩家小村河段看到,该段河岸边约有五六十米的生活垃圾堆积。在河道一个拐弯处,河面上漂满了白色污染物。据附近一位废品回购店老板透露,由于该段河道被围墙遮挡,近一年来,不断有人在此处倾倒垃圾,也没有相关人员来巡查制止,因此垃圾越积越多,周围苍蝇成群、臭气熏天。
记者沿西坝河走访,在位于西福路附近河岸边,发现河道绿化带被大量建筑垃圾填埋。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辆工程车正向河岸倾倒建筑用的剩余水泥渣。现场建筑垃圾日积月累,已有数百吨水泥渣将大片河岸破坏。正在栽树的一位绿化工人说,倾倒在这里的建筑垃圾来自附近施工的某建工集团公司。
运粮河、船房河 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大沙沟是新运粮河的主要支流,源头就在昭宗村。这里有3个村民小组近300户居民,按规定,各户的排污下水道都要接入城市排污管道,但其中有2个村小组由于距离城市排污管道较远,家庭排污下水道没有连接到城市排污管道,多数村民将生活用水直接倒在路面,流入大沙沟。
记者在昭宗小村看到,多数出租房门前都装有租户的水龙头,洗衣洗菜的生活污水就流入房前的排水沟,水沟内集满黑色污水与一些生活垃圾。在昭宗路边聊天的老人告诉记者,村子房前屋后水沟内的污水平时只能聚积在沟里,待有大雨冲刷时就会被冲进大沙沟而进入新运粮河。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此类现象在船房河沿岸也较为突出。据边防路天泽园小区居民伍女士反映,天泽园小区紧靠船房河,该小区临河有3排、60多个停车库,出租后被改造成20多家饭店,由于没建排污系统,20多家饭店的油污、洗碗水直接排入人行道流入船房河。伍女士还透露,20多家饭店、小吃店没有办理环保审批,属于违法排污。
七甲村六甲河 垃圾遍地污染突出
记者在七甲村六甲河沿岸看到,该段河岸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据村民陈大妈介绍,六甲河又名六甲宝象河,是宝象河的支流,从小板桥镇流到福保村后,汇入小河边最终流入滇池。六甲河全长约12公里,沿途有七甲、六甲、小板桥新一、新二等村庄。
据七甲村一间公厕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七甲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面临拆迁,村内的卫生无人打扫,因此流经村内河流的卫生更是无人管理。尽管河道两边都安装了排污截流管,但由于保护不力,很多截流管已经被毁坏,形同虚设。
记者沿这条小河走了约两公里,发现河道两边垃圾满地,路边的垃圾房内也装满了垃圾,河水则发出阵阵腥臭。
本报记者 李海球 曾滨 王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