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强基础稳市场去库存保融资
      发布时间:2016-03-15 11:13:5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昨日上午,省政府召开第五场“稳增长开好局”政策措施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负责人就本部门贯彻落实稳增长开好局的政策措施作了发布。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

“贯彻落实省政府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落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稳定房地产市场、消化商品房库存3方面的重要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闻发言人、总规划师刘学介绍,《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省财政筹措3亿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月,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省城乡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了2016年至2020年全省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900公里、新建海绵城市320平方公里;2016年至2017年,全省县城以上新建公厕1981座,改建提升二类以上公厕3331座,新建旅游公厕160座,改建240座,新建乡镇公厕2000座,村庄公厕1.3万座的目标。

目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全力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全省力争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竣工62.24公里,计划建设海绵城市35.91平方公里;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今年将联合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设立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推进,3月底前下发省级试点城市以奖代补资金,积极争取1至2个城市申报全国试点成功;大力推进城乡“厕所革命”,2016年上半年全省所有公厕逐步取消收费的目标。

稳定市场有效去库存

《意见》提出“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有效消化商品房库存”两项政策措施,为确实做好落实工作,省住建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着力从调整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来稳定房地产市场。一是对于已供未开工的房地产项目用地,允许调整为国家支持和鼓励的其他产业项目。二是对于房地产项目未预售的,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调整商住比例;通过商改住的规划调整,化解商品房库存的结构性问题。三是允许商业地产的大土地证换发小土地证,以便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把握商业地产的开发节奏。四是依法清理整治涉及房地产的收费,对法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的保证金一律不得收取。五是改进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费缴纳方式。

同时,为加快去库存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打通保障性住房消化商品房的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立新市民住房补贴制度,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的路径;转变公租房的筹集方式,今后不再新建公租房,允许各州、市政府把适合作为公租房或经过改造符合公租房条件的存量商品住房转为公租房;充分释放住房公积金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放宽公积金提取使用条件,允许职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物管费,降低贷款首付比例,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等;及时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房地产信贷和税收的调整政策。目前,我省商业性金融机构已将首次购房的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对于购买首套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按利率自律机制,予以相应的利率优惠,全省税务部门已调整执行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

确保融资总量支持发展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朱斌说,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从确保融资总量平稳增长,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发展4个方面抓好“稳增长开好局”的贯彻落实工作。

为确保融资总量平稳增长,确保信贷保持平稳适度增长,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鼓励全国性银行积极向各自总行争取信贷额度倾斜,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优化经营指标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和推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我省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资我省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人民银行等8部委《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同时,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创新的积极支持。

在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发展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深化政企银对接合作,围绕全省20个重大项目和“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继续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运用,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等;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信贷机制的作用。

本报记者 朱丹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