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金色热线】聚焦脱贫 决战脱贫
      发布时间:2016-09-26 08:54:5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话题

如何确保全省1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怒江脱贫攻坚按什么样的思路推进?如何让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更精准?……22日中午,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扶贫脱贫热点话题回应关切、接受监督。

确保1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今年我省要减少120万贫困人口,实现1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我省如何采取措施,确保完成这一目标?

黄云波回应说,今年1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253个贫困村出列、120万贫困人口脱贫,是我们脱贫攻坚具有标志性的工作目标,也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作任务。围绕这个目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初就召开脱贫攻坚大会,作了整体部署安排;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又召开了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领导小组会,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今年上半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1%,贫困户获得的政府补贴收入大幅增长,这为我们完成今年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黄云波说,最近各州(市、县)都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展今年贫困退出自查评估工作,目的就是要确保今年贫困退出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使脱贫攻坚工作取信于民。

为确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除了开展贫困退出自查评估,我省还将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措施落实,提高行业扶贫的精准度。按照“整体布局,分类施策,分期退出,稳定脱贫”的原则,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措施、都有政策支持;压实部门责任,全力推动行业扶贫政策和到村到户措施落实。二是推动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集中力量在攻坚期内解决好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分阶段、分步骤解决好影响稳定脱贫的素质型贫困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监测显示,上半年,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6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居22个中西部省份第2位;贫困地区农户人均获得扶贫款、社会救助补助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6%、41%;建档立卡户与非建档立卡户相比,人均社会救助和补助高95.2%,人均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高20.1%。

坚决打赢怒江脱贫攻坚战

网友张大大在金碧坊论坛上提问:怒江为了保护生态,全面停止了中小水电站的开发。对于怒江这样的贫困地区,云南在脱贫攻坚战中以什么思路推进?怎样处理生态保护和脱贫发展的关系?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怒江脱贫攻坚是全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黄云波表示,打赢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宁,事关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形象,在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战略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怒江脱贫攻坚战,让怒江各族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黄云波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怒江的脱贫攻坚工作,专门制定了怒江州脱贫攻坚五年计划,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思路,精准施策,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和安居建设、社会事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6项工程。其中生态保护工程就是要解决好怒江的生态保护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的问题。

“应该说在现在的条件下,省委、省政府做出停止怒江开发小水电、小矿山,同时对于25度以上坡地进行退耕还林,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对群众的一些眼前利益有影响,对当地的财政征收有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会促进当地新产业的培育。”黄云波说,现在我省正在帮助规划怒江的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怒江的好山好水,其实就是保护好未来发展的有效资源。同时,在退耕还林上国家还有补贴,土地权益和收益也仍属于农户。今年,省里在对怒江退耕还林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方面等都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建档立卡数据“比较精准”

随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总量逐年递增,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赵志斌反映:有些地区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的情况,导致本应动态管理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没有清退,该出的没出,该进的没进。部分乡村组干部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好处,不给好处不拨款,给了好处乱批款,致使精准扶贫的效果打折扣。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基层,确保基层部门把扶贫资金、政策按规定落到实处,才能够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乱发错发贫困帽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迫切需要各级职能部门拧紧监管的发条。

“赵志斌副主任所谈的问题,应该说在基层一些地方确实存在。”黄云波回应说,围绕这个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去年9月以来,我省已经开展了多次建档立卡回头看。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省里又组织了一次建档立卡“回头看”,而且规定了精准识别的程序、方法和措施,明确规定作为贫困户识别要进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通过程序的公正来取得结果的公平,强调精准识别贫困户不能只看收入,要看贫困户的家庭综合情况。

“有些可能收入超过贫困标准,但是他孩子上大学,支出比较大,可能他的收入还不能满足支付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在大病统筹保险没有覆盖的情况下,有些人的收入还不够支付他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要综合分析贫困农户的情况,确保他该不该进入。所以政策要让群众知道,过程要让群众参与,评议要让群众接受,最后结果要让群众认可。”黄云波说。

在建档立卡“回头看”过程中,我省各地发动13.3万人组成1.7万支精准识别工作队,对照贫困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新识别20.9万户85.7万人,剔除21.6万户87.3万人,圆满完成了建档立卡“回头看”任务,建档立卡数据实现了从“基本精准”到“比较精准”。

(记者 程三娟)(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