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和大型民族歌舞《天赐普洱》当下正在全国巡演。值得一提的是,两台歌舞均由普洱市精心打造。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作为普洱市代表团代表,卫星对此颇有感触。
“普洱有14个世居民族,5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千百年来,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亲如一家,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卫星说,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不断提升普洱市文化软实力。目前,全市共申报命名各级非遗保护目录600项,创作推出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登录央视并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景迈山古茶林申遗主题歌《想那个地方》被广为传唱,茶马古道文化、绝版木刻艺术在全国巡展,民族文化成为提升普洱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张靓丽名片。
“普洱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优先保护和传承,让珍珠‘露’出来;走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连成线、组成团、集成片,把珍珠‘串’起来;打好特色文化牌,用文化擦亮大健康产业品牌,使珍珠‘亮’起来。”卫星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程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