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代表团赵德光代表认为,对外开放最直白的理解应该是“我们的产品出得去,别人的产品进得来”。产品“走出去”要有加工制造平台的支撑,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沿边经济重要抓手之一,为此,保山于今年10月起全面开工建设“园中园”。“未来5年,我们还要加快发展步伐。”
所谓“园中园”就是将保山市所辖各县区的工业园区集中到保山市工贸园区中建设。保山市“园中园”总体规划面积18488.55亩,包括了隆阳电子信息产业园、龙陵硅基产业园、施甸装备制造产业园、昌宁生物资源加工贸易物流园4个“园中园”,形成“4+1”的整体格局。
“园中园”相较于传统园区分散建设有何优势?赵德光认为,各园区入驻保山市工贸园区,由市政府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入园标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大大降低了配套成本,提高了配套标准。“园中园”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由各县(市、区)分别统计,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归各县区人民政府,既调动起各个县区的积极性,市政府也可以利用工业聚集优势发展服务产业。
赵德光说,“大园区”不仅提供基础设施等硬配套,还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并通过融资服务绿色通道,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信息服务,大大提升了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创造了“4+1>5”的效果。前不久,保山历史上单个工业投资最大项目——西安隆基公司投资50亿元,将形成年产5GW单晶硅棒项目落户“园中园”就是最好的例证,该项目明年8月建成投产。不到3个月的时间,落户“园中园”的企业已超过15户。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