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林产业:山区脱贫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6-10-17 11:27:1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省绝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山区生态资源富集、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云南山区脱贫希望在山、优势在林——

镇雄县竹林、杉树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林,摇钱树。

镇康南伞田坝村支书王习宁(左一)带领村民种植澳洲坚果,走上致富路。

在贫瘠的大山间耕耘20载,鲁甸县林业局原局长朱宗能(左一)回访核桃种植大户时,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村民在采摘辣椒。

林下经济给农户们带来好收益。

本报记者 程三娟

10月10日,《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全省。

这是云南林业主动服务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

全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乌蒙山片区、滇西边境片区、藏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贫困地区大多处于重要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生态区位重要。全省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林地面积高达3.75亿亩,森林蓄积量高达16.37亿立方米。自然厚待云南,贫困地区资源丰富。

一边是自然优势,一边是行业优势;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

省林业厅厅长冷华说:“云南既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林业有潜力、有优势,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发展林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赢”之路;是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选择;是云南精准扶贫的优势所在

大量人口贫困,生态资源富集。这是云南四大贫困片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现状。

面对现实,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发展林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生态基础,发展林业是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发展林业是精准脱贫的优势所在,发展林业是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选择。

以生态基础为例。云南贫困区域大多处于国际国内重要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极其敏感脆弱,一旦受到破坏,不仅会动摇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也会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国家级贫困县鲁甸的“穷”,有“旧伤”,有“新痛”。鲁甸县有8个贫困乡镇6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1万人,占总人口的26.7%,贫困发生率比云南省、昭通市高11.2个和4个百分点。由于历史原因,鲁甸森林覆盖率一度锐减至9.6%,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十分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90年以来,鲁甸着力发展花椒、核桃产业,通过长防、德援、天保等造林工程的实施和对森林资源管护的加强,2015年,鲁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4%。2014年8月3日发生的6.5级地震,造成近40万人受灾,鲁甸因灾返贫严重。今年8月27日,记者到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采访发现,依靠花椒和核桃的稳定收入,群众正从地震的伤痛中走了出来。

以民族和谐为例。云南88个贫困县中有64个民族自治地方县、22个边境县、5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县,集民族、边疆、贫困于一体,生态问题、民生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林业在云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田坝村委会是镇康县南伞镇下辖的苗族村,2006年以来,在种植大户带领下,全村共种植坚果29300亩,人均12.9亩。2015年挂果面积达5000亩,产量160吨,产值48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全村年人均增收达21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澳洲坚果树成为苗族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摇钱树”。

山区是脱贫的主战场,也是林业的主战场。全省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林地面积高达3.75亿亩,森林蓄积量高达16.37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山区走绿色脱贫的路子,可以取得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1名生态护林员可以让一家人脱贫;生态建设工程可以增加山区贫困人口劳务收入;依托国家公园发展林业生态旅游;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现 “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

林业发展周期长,覆盖一、二、三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云南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惠及山区发展和群众脱贫。

以退耕还林为例。2014年以来,云南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拓宽退耕农户增收空间。工程建设重点将贫困县纳入规划范围,优先实施,全省88个贫困县规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188.5万亩,占云南规划实施总量的91.4%。2014年到2016年累计安排贫困县任务421万亩,占国家下达云南总任务量的93.6%,直接为贫困山区群众带来48亿元的现金补助。“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争取25度以上坡耕地实现应退尽退,力争实施1000万亩还林还草任务,80%的项目安排将向贫困县倾斜。

钱粮补贴、林下收益、劳务所得、流转收入,退耕还林带给农民的收益是长期的;公益林补偿、公益林建设、国有林管护,天保工程带给农民的收益是多重的。

大量生态工程资金的投入,不仅迅速改善当地生态,筑牢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本底,还将直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扩大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很多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直接精准安排到了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政策性收入和劳务收入,林业脱贫的精准优势、比较优势正在日益显现。

选聘生态护林员,护林员每年1万元管护补助,可以让一家人脱贫;山区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带来打工收入;依托国家公园等发展林业生态旅游,社区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今年,林业厅安排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060名(户)生态护林员,直接实现10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同时,利用林业厅每年安排贡山县的天保工程部分国有林管护资金和部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每年还安排940名(户)生态护林员,实现了贡山县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砚山属于重度石漠化地区,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共计100多万亩。从2015年开始,在县内重点生态项目区每3500亩林地配备一名护林员,超过70%从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和贫困人口中聘用,每月800元,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2016年,省林业厅将在全省选聘生态护林员2.5万人,争取带动10万人稳定脱贫。

目前,云南共区划公益林1.88亿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0.2%,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5元。林业部门创新公益林经营、管护方式,允许公益林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树头摘林果,树上捆石斛,树下种药材、采菌子、养家禽”的立体开发模式,给林农带来丰厚的回报。

此外,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开展的林业生态旅游,实现年收入50.2亿元。截至去年,国家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1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2亿元。4万多群众通过导游、餐饮和生态补偿的多渠道从国家公园开发利用中受益。

随着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2015年,云南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7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林业贷款余额186亿元,涉及921家林业企业和2.27万农户,初步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的发展目标。

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900万亩,实现产值290亿元;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新一轮退耕还林80%将向贫困县倾斜

利益是最好的导师。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林业产业发展有利于夯实脱贫发展基础,有利于拓宽收入渠道,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这“四个有利于”将在云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从镇雄到盈江,到贡山,再到砚山,10多年间,省林业厅先后挂钩扶贫过很多乡镇、村庄。不论帮扶何地,有一点始终未曾改变,那就是充分整合林业项目和资金,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倾力帮扶各地发展竹产业、木本油料产业、林下种植产业、林下养殖、生态旅游、观赏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大力推进核桃、澳洲坚果、油茶、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新增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900万亩,种植面积已达到4900万亩,实现产值290亿元,其中核桃种植面积4230万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60万亩,这两个产业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云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木本油料成为山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依靠。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500万亩,产值达600亿元,野生菌、石斛、重楼、松子等成为山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加强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引导木材加工、竹产业、林化工、林浆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传统产业健康发展,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5∶53∶12,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

云南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可以拓展生存空间,可以优化生态空间,可以扩大生产空间;贫困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和壮大,可以致富村民、惠及地方、福及长远。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双赢,林业扶贫脱贫,谋求和践行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有效发挥林业行业优势,与其他部门一起,在云南山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打好“每一仗”。

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苗族村寨,在村支书王习宁的示范带动下,全村471户农户都种上了澳洲坚果,目前种植面积达29300亩,挂果面积达5000亩,产量160吨,产值达480万元。尝到甜头的王习宁,不忘居住境外的本民族同胞,他把自己的坚果基地当成对境外苗族同胞的培训基地,随到随学,并免费提供食宿。把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传授给缅甸苗族同胞。目前,带动2000多户境外农户种植澳洲坚果。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徐雁 摄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