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政策和机遇也前所未有,如何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路子,真正把脱贫工作做出实效,帮助贫困群众如期拔掉穷根,不再返贫,是各级各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地处滇西的国家级贫困县——龙陵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规划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2018年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精准扶持 因地因户发展产业
龙陵县经过全面调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产业基础不实、产业发展不强、产业培育不足、无产业保障,是导致建档立卡户贫困的主要原因。
为此,龙陵县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培植,积极挖掘各地产业发展资源,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选定1-2个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植,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一村一品”,打造当地村组独具特色、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我们在产业发展上集中攻坚,立足贫困村、贫困户资源禀赋,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长中短相结合、多种产业相互补、不同周期相调节的举措。”龙陵县委书记段忠华说,具体工作中,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细化各产业发展的规模、产量、产值,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推动,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落实,做优做精特色产业,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渠道。
龙陵碧寨乡围绕“一个万亩药、一个万吨蔗、两个(香料烟、烤烟)万担烟、两个(水果、干果)万亩果、四个(黄山羊、生猪、大牲畜、家禽)万头畜、突破万收入”的目标,结合海拔地段、片区发展,在适应区巩固发展烤烟、香料烟、甘蔗产业的基础上,规划了芒果、大树番茄、楤木、核桃4个产业发展带;以天宁社区为中心的仿野生石斛种植、以坡头村为中心的大树茶种植、以药塘垭口为中心的中草药种植3个产业发展区;以黄山羊、生猪产业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全覆盖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碧寨乡副乡长赖润荣说,去年该乡脱贫的741户群众中,80%以上得益于产业发展。
多年来,龙陵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支撑,劳务输出成为群众创富的重要来源。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9880元、3376元、13449元,增加到2015年的21312元、7947元、22056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3年底的13760户49883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8711户31018人。
龙头带动 手把手扶贫帮困
为切实提高群众收入,龙陵县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突出企业参与扶贫,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到贫困乡村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通过带动一批项目、带强一批产业、带活一批市场、带建一批基础设施,增强贫困乡村及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或多企帮一村的形式,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初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行走于勐糯镇田坡社区,只见往日满山遍野的甘蔗林被迎风招展的柑橘林取代。2014年10月,龙陵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6亿元在勐糯镇建设30000亩褚橙种植基地。目前,共流转土地8000亩,其中种植冰糖橙3600亩,完成土地整形3600亩。同时建成育苗基地80亩,共培育冰糖橙种苗65万株。
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入驻,为田坡社区增添了活力。“以往田坡社区的村民以种植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土地产值低,收入有限。”勐糯镇副镇长杨永兴说,恒冠公司流转的8000亩土地有7800亩来自田坡村,村民除流转土地获得固定租金外,还能到该公司种植基地打工。
自从家里的23亩山地流转到公司后,一年多来,田坡社区田坡小组村民张子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年固定地租收益有6900元,他和妻子承包了公司基地的2672株冰糖橙的管理,每年有40000元收入。“今年实现脱贫完全没问题。”张子强信心满满地说。社区里,像他一样参与冰糖橙苗木管理的农户有71户。
下一步,龙陵县将依托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挖掘龙陵紫皮石斛、茶叶、核桃、草果、畜产品、胡蜂、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带动,计划到2018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亿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17亿元以上,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
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扶贫格局
去年,龙陵县碧寨乡三家村毛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赵胜祥脱贫了。2014年1月,他从养殖11只龙陵黄山羊起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他已卖掉30多只山羊,收入30000多元。目前还存栏50多只,仅把羊粪销售给褚橙种植基地,他每个月就能收入700多元。
黄山羊养殖是碧寨乡多年来重点培植的骨干企业,近年来,该乡依托宽阔的天然牧场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饲草饲料资源,以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和高位推动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为契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疾病防控,积极推广科学实用技术,使全乡龙陵黄山羊养殖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该乡带动4个贫困村617户建档立卡户发展能繁母羊1269只、种公羊70只,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龙陵县着力抓好产业的培植和巩固提升,按照“保存量、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粮食、畜牧、茶叶、甘蔗、“两烟”、核桃、澳洲坚果、草果、红花油茶、咖啡等10项重点产业,努力将产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着力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石斛、胡蜂、水果、中药材、渔业、蔬菜6项特色新兴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快支柱产业形成。力争每一户贫困户均有1-2项产业支撑,切实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在工业方面,龙陵加快推进工业提速升级,增强以工促农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特色产业向工业园区集群发展,有计划地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劳动力就业问题。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办分厂、建基地,增强吸附就业能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同时,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努力形成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品牌,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龙陵紫皮石斛”、“龙陵黄山羊”、“小河红茶”、“珍稀白茶”、“金戈核桃油”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努力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记者 朱金磊 贾云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