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脱贫攻坚的红河行动
      发布时间:2016-05-23 09:24:4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夏日的红河两岸,山青水碧,生机勃勃。

“哈尼人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筑埂垒坝,开垦梯田,但哈尼人从来没有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哈尼人才又看到了希望……”端坐在竹凳上,哈尼古歌缓慢的曲调在蘑菇房里回荡,火塘照亮了省级传承人马建昌古铜色的面颊。

“十二五”以来,红河全州贫困人口从2011年末的135.47万人,下降到2014年末的71.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7.9%下降到19.71%。但另一方面,到2015年末,全州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9697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2.5%,居全省第三位;贫困发生率16.0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1个百分点。

“以2020年年底为时间节点倒推,留给红河全面脱贫的时间只有不到5年,平均每年要减贫10万人以上,时限越来越近、时间越来越紧。”州委书记姚国华表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牢固树立打硬战的思想,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向贫困发起总攻。

扶持谁——

“罗高生,家中两个儿子,一个在绿春一中读高中,一个在福州读职高;致贫原因:缺乏劳动力、因学致贫。”打开“精准扶贫档案袋”,绿春县马宗村委会马宗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罗高生家的情况一目了然。

如今在红河,每一户贫困户都有这样一份档案。“脱贫攻坚先易后难,目前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州扶贫办主任庄斌介绍,必须从源头上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国家贫困标准只是一个数字,为找准精准脱贫的“靶心”,在参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原则和“八有四无一超一受益”指标基础上,绿春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12个识别标准”。在大黑山乡,工作组先后5次进村入户调查、甄别贫困户,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通过层层核实,剔除不符合贫困标准农户共72户280人。同时,围绕村组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需求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

泸西县则在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结合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进一步核实相关内容,做到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和帮扶责任人等一目了然、实时更新。同时,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州有数据库”,实现建档立卡数据与行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

在更高层面,红河州纪委以执纪问责来保障建档立卡数据实现精准化,加快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落实“两公示一公告”制度,不定期对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在红河州精准扶贫管理中心,州扶贫办副主任杨绍祥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制定了精准脱贫评估评价标准,从享受政策、增收状况、生产、生活、生态、教育、保障等共7个大项26个小项指标,每个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实施综合评价,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既避免了“被脱贫”,又杜绝“扶假贫”,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谁来扶——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走进绿春县大兴镇马宗村委会,绿荫环绕的院落里空无一人,“工作队员一早就下到村组去了。”队长闻张平介绍,工作队驻村以后,吃住在村里,在庭院里种上花,架起太阳能电杆,还养了鸡,“马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薄弱,农民靠种包谷为生,自我发展能力弱,这里的老乡不脱贫,我们的帮扶绝不脱钩。”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那扶贫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红河州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动员一切力量参与扶贫,积极构建大扶贫的“管网”格局。

2015年12月21日,红河州委召开全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1+N”配套文件,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机遇、最大的事业”,建立最有力的领导机制、最务实的扶贫干部队伍、最给力的政策支持保障、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措施,实现专项资金、整合资金、力量配备、检查督促“四个翻一番”目标。

根据州扶贫办提供的数字,2016年全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从2015年的1亿元大幅提升到2.34亿元,并建立了逐年增加机制;全州共有41名州级领导、156家州级部门单位、1070余家县市级部门单位,挂钩所有贫困乡镇和村委会,56776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成立了527支3150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58名州级单位副处级干部到对应贫困乡镇任扶贫工作队长。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实工作力量,州级新增5个扶贫机构,其中包括4个精准扶贫管理中心,1个精准扶贫服务中心,新增9名领导职数,新增事业编制66个。

如何督促贫困地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红河州作了进一步探索,以“五个一批”为主线,把精准考核落实到村到户,对挂县包乡村的州级领导、挂县包乡村的州级机关、县市党委、政府、贫困乡镇党委、政府实施年度考核,明确乡镇对考核抽查村的贫困户检查率须达100%,确保工作责任层层压实。

“把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的,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州纪委负责人阐释,就是要以“脱贫政绩”考核,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干劲、考出实绩。

怎么扶——

嵌入区域协调发展整体布局

站在库博公司位于红河县大羊街乡的5万亩连片种植基地,风裹挟着土腥味从红河峡谷谷底向空中翻卷,新开垦的台地在日头下层层叠叠,全长67公里的主水管在山梁上纵横交错。“目前已有87户村民到基地打工,每年除有45000元基本工资外,等到果树挂果还有业绩提成”。红河县副县长李福珍说,作为该县30万亩热区开发的首家引进龙头企业,未来基地全面投产后,将带动28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也将成为全县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引擎。

统计显示,红河州70%贫困人口、95%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集中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屏边、石屏等南部六县,南部地区是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红河州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尤其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将精准扶贫嵌入红河州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探索建立区域发展与精准脱贫“两轮驱动”模式,使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加快推进边境片区、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十二五”累计投入综合性扶贫资金523亿元,实施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启动实施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两年来累计完成投资89.97亿元,其中整合省级以上部门资金投入52.02亿元,省州专项资金投入3亿元,培植新增93.96万亩优势特色产业。

——投入近10亿元,先后实施了红河县垤玛三村、绿春县黄连山地区、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片区、河口县瑶山民族聚居区等综合扶贫。

经过长期努力,红河州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已迈出重要一步,全州贫困形势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接下来,红河州将从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三个方面综合发力,全力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00年前,为了生存、为了希望,哈尼古代先民来到彩云之南、红河两岸,在云雾缭绕的哀牢山腹地,垒土筑埂、开渠引灌,在千岭万壑里修筑起令世界惊叹的宏伟工程——哈尼梯田。

今天,“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红河决战贫困的嘹亮号角,也是对全州450万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

记者 李树芬 乐志伟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