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景洪:扶贫搬迁“搬出”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6-11-14 11:44:2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掩映在林间的小洋楼


    走进香烟箐寨,一栋栋小别墅整齐划一地分布在宽敞的水泥路两边,寨内环境干净整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寨——这个曾经的“象灾寨”,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市易地搬迁、脱贫致富的示范村。
    改变落后状况出路在搬迁
    “收成看大象、安全看天色。”说起两年前香烟箐寨的困境时,关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郑荣坦言道。
    香烟箐村小组位于勐养自然保护区边沿,距乡政府驻地30公里,是个哈尼族和汉族聚居的小山寨,有23户89人。由于地处偏僻,水田、山地少,交通不便,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玉米和少量的茶叶、橡胶。加之,保护区内成群的野象不时在寨子和田地附近活动,有的年份,上百亩成熟的玉米,一夜之间便被野象群一扫而光,村民们无计可施,生命财产遭受着“象灾”的威胁,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
    地质开裂塌陷,又是该村潜在的一大灾害。寨子坐落在风化石半山坡,土质松软,受雨水常年冲刷,村民的住房普遍出现了墙体裂缝、地基下沉的险情。特别是2008年8月9日,受连日强降雨的影响,该小组东、北两面的山坡出现两条裂缝,裂口宽达5-15厘米,深20-30厘米,下沉10-25厘米;村寨周边多处山坡地质开裂塌陷,险情严重。经州、市国土部门测定为地质灾害点,判定不适宜人居住。
    要彻底改变这个村寨的落后和贫困状况,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好的选择。2014年,景洪市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整合资金580.4万元,对香烟箐寨实施整体易地搬迁项目,搬迁至5公里外交通便利的“213”老国道线路边。通过两年的建设,全面完成了地基平整、安居工程、河道治理、人畜饮水、电力、村内外道路、数字电视、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和垃圾处理房等建设项目。在安居房建设方面,政府除给予每人6000元,按照人数计算不足两万元的按照一户不低于两万元的补助外,帮助每户村民协调到20万元以内的低息贷款。村民们搬进了200至300平方米的琉璃瓦屋面干栏式新楼房。
    “搬出”新气象建起新家园
    景洪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自然条件差、地质灾害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山区部分少数民族村寨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全市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截至2014年末,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6户9714人,其中,自然条件差、地质灾害严重的贫困户1991户、8167人,涉及27个行政村、64个村小组(自然村)。
    景洪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搬迁作为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64个村小组1991户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该市采取争取上级补助、市级筹资、群众自筹和申请贴息贷款等方式,筹措投入10.5亿元资金,建设村民安居房、安全饮水管网、村组道路、输电线、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以及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彻底改变贫困村寨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摘掉“贫困帽”的目标。
    到10月底,易地搬迁项目开工率已达90%,其余的将在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为尽快推进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政府对每个搬迁村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设施,给予10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4万元补助和6万元贴息贷款;对非建档立卡户给予每户1.2万元补助、6万元贴息贷款的帮扶。
    勐龙镇陆拉村委会扎温丙村是个人口较少民族拉祜族特困山寨,全寨73户就有72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月初,该市启动实施“扎温丙村易地搬迁扶贫”项目,预算投入资金2260万元。通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基本完成了村寨道路、自来水、电网、文化生活场、公厕和太阳能路灯等公益设施工程,有49户村民住进了漂亮的环保木塑建材建盖的干栏式小楼,其余贫困户的安居房正在建设。
    拉祜族村民扎戈激动地说:“过去做梦都不敢想,我们拉祜寨也能建得那么漂亮,村民能住上又宽敞又亮堂的‘小洋楼’, 这都全靠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的帮助。”
    发展特色产业过上富裕生活
    “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帮助贫困农民‘挪个窝’,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使他们能脱贫致富、能住得安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扶’字上下大力气,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脱贫措施,项目到户,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实现搬得出、能致富、稳得住的目标。”
    记者看到,香烟箐整寨搬迁到临近野象谷景区的新址后,家家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小洋楼”。交通便利了,与外界交往多了,村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通过政府和结对帮扶部门的协调,野象谷景区招录该村每户一人到景区当员工,每人每月可领取2500元至3000元的工资。村民们利用搬迁置换的山地开发种植生态茶园、水果甘蔗,饲养小耳朵猪,有的还做点农副土特产小生意、跑运输。村民王燕利用自家小楼开起了客栈,在小院办起了农家乐,由于蔬菜、肉禽食材生态新鲜,价格实惠,每天吸引了不少当地群众和游客,一年客栈和农家乐就有四五万元的纯收入,再加上橡胶等经济作物的收入,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初还买了小轿车。
    嘎洒镇北部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的曼吕,是个有23户104人的“克木人”自然村,国家和各级政府自 2008年开始实施“三年扶持克木人发展规划”,州、市政府把产业培植列为该村易地搬迁扶贫的重要项目,持续帮助培育了拥有600余亩橡胶、年出栏小耳朵猪300多头的两项支柱产业,经济收入快速增加,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过上了小康富裕生活。
    在新一轮易地搬迁、精准脱贫的攻坚行动中,景洪市认真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挂钩单位、结对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密切配合,精准施策,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植、技能培训等项目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同步实施,把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到组到户,多举措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力实现易地搬迁贫困村民“搬得出、能致富、稳得住”的目标,与全市农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戴振华 赵汝碧 文/图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