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普洱全方位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6-12-02 10:45:5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王永刚 胡晓蓉) 今年以来,普洱市结合贫困乡镇、村(社区)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新兴产业、扶持贫困群体、推动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镇沅县恩乐镇玻烈村157户农户,以4500亩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出资的方式参股开展沃柑合作种植,投资人则以开发资金、管理投入和技术服务的方式参股。为确保项目运营管理,玻烈村成立土地集中托管委员会负责集中管理土地,投资人则注册公司负责种植管理和营销,双方互相监督,共同管理。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栽种优良柑桔品种“沃柑”5000亩,按亩产3吨、每公斤10元计算,除务工收入以外,入股农户每亩就可获得6000元左右的收入,全面覆盖该村118户建档立卡户。“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是普洱市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通过打工增加收入,还可参与企业收益分成,不但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增收问题,还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级组织的活力。
    “农民变工人、推进城镇化、生态受保护”是普洱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发展脱贫,该市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致富问题,着力将贫困群众转为产业工人。短期内,帮助搬迁群众协调租地种植烤烟、甘蔗等传统优势产品,解决群众搬迁过渡期生产生活问题;长期发展则通过实施创业创新、农机农业等技能培训,帮助群众转移就业、转变身份。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抓住景谷县打造百亿肉牛产业机遇,依托龙头企业,在安置点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着力发展花卉、果蔬、生物药业、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筑牢搬迁群众致富增长极。此外,通过鼓励群众在原居住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引导并逐步安排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转为天保林、公益林护林员、巡山员等,享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让搬迁贫困群众在生态建设管护中受益,在生态建设管护中增收。通过多项措施,确保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有效破解扶贫资金瓶颈,普洱市立足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创新,把脱贫攻坚作为补齐历史欠账“短板”的重要抓手,转变以往主要依靠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抓扶贫的传统思想,牢固树立借力金融抓扶贫的理念,鼓励县(区)、部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对接,共同研究开发金融扶贫新产品,积极主动寻求支持。通过与省农发行共同开发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普洱市在全省率先获得第一笔2.25亿元贷款;通过与浦发银行协商确定,2016年普洱市贷款30亿元投入扶贫基金,重点实施贫困乡村“两污”处理、村组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中飞信银(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投向普洱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发展领域。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在宁洱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24家龙头企业和78个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脱贫工作,目前村级专业合作社共与企业签订种植类合同4540亩,参与贫困户1590户,预计可实现收入2448.66万元,人均可实现增收4299元。在孟连县景信镇,傣族群众与周边拉祜族、佤族群众结成联系户,成为了“亲戚一样的朋友”,各族群众产业发展方面互帮互助,共同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携手走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