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分类要靠合理引导
      发布时间:2017-02-07 10:10:5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郭元鹏
    为了加强垃圾的处置和利用,破解垃圾处置的难题,北京市在去年7月份推行了“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两套回收系统。按说,这样的垃圾处理模式是科学的,不仅减少了垃圾的污染,还能变废为宝。不过,遭遇的却是尴尬,市民似乎并不买账,丢弃的依然是“混合垃圾”,处置系统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如何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热情?北京市这次实施了新的办法。春节假期刚过,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农光里中社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探索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模式,引导居民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这里的居民,每户都将办理一张存有个人信息的“绿卡”,用以积分,最终可换取生活用品和电影票。居民只要将分类的垃圾交给收储人员,就可以通过扫描实现积分。按照游戏规则, 1公斤厨余垃圾可以积1分;1公斤废旧报纸、纺织物(废旧衣服、毛巾等)积5分……积攒的分数最终可兑换商品或服务,如兑换卷纸、洗手液等日常用品,以及电影票、家政保洁、理发等服务。
    这无疑是激发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好办法。对于百姓而言,虽然分类工作一时换取的积分并不多,可是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笔收入不能只用经济价值来衡量,钱虽然不多,却很实惠。居家过日子,市民更在意的是不浪费,“垃圾换用品”不仅不污染环境,还能有意外的惊喜,市民自然喜欢。
    现实生活中,垃圾还是珍贵的社会资源,只要利用好了,就能造福社会。之前实施垃圾分类,需要市民在家中将垃圾归类处理,而归类处理就增加了市民的麻烦。有人说,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是不文明的,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但与其埋怨和谴责,倒不如用转变方式方法去引导。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困境出现的时候,只要有创新的手段,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