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穷养儿,富养女”。
“穷养儿,富养女”是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育儿经”。在许多人看来,长期流传下来的俗语,是有其道理的。但有许多老话,已经被事实证明错误。
之所以“穷养儿,富养女”,因为人们相信“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穷是磨练,男孩是泥土身,将来得顶天立地,所以得经风雨经磨练;富是呵护,女孩是莲藕身,磕不起,得娇贵着点养。这是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说。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男孩以后要走上社会,上奉父母,下养妻儿,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所以要穷养以励其志。而富养女孩,给予较好的物质条件,从小被带着出入各种场合,增加阅世能力,便不易被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花言巧语所击败,不易被外界的种种所诱惑。从责任担当上来说,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国的传统,也是“穷养儿,富养女”的现实基础。
但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已成事实,女性已出闺阁,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所以,不仅男孩需要穷养以励其志,女孩也同样需要励志。这是社会的现实,也是女孩自强的需要。事实上,富贵可能多淑女,但富贵也可能造成女孩的傲娇,甚至虚荣骄纵,成为“孔雀女”,接受不了生活的平淡、物质的平庸。这方面的例子,并不缺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在今天,教育孩子要考虑性别差异,但又不应因为性别而有太大区别。抚育女孩要做到物质、精神上的不贫穷,教育男孩也不应在这些方面太过计较。穷养所体现出来的挫折教育,男孩需要,女孩同样不可或缺。家长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个体上的差异,通过找寻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进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进取的精神,而不是生搬硬套。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