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走进建筑行业,讲述两位70后、80后金蓝领的故事。他们都是十几岁就进城务工,但从未被身体的劳累和痛苦泯灭心中梦想,最终从普通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无数荣耀和嘉奖集于一身。而他们的收入也碾压“白领”,比如贴瓷砖一年能赚20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曾发言指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补齐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无疑是当务之急。而“贴瓷砖一年能赚20万”,于当下尤其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应当看到,尽管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96.9%的被调查用人单位也认为中职毕业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但以学历论英雄,以白领为时尚,依然是时下择业观念的主流。人才价值观的错位,其后果必然是高级技工后继乏人趋势更加突出。在许多工厂里,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生产。若干年后,我们或许将面临靠谁来生产、制造“中国制造”的尴尬。
另一方面,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劳动价值的体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多元。随着直接劳动成本上升,各种技术工人收入因此增加,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最近到欧洲旅游,发现旅馆里除了老板和服务员,其他的工作人员很少,如果水电有了问题,只能请人来修理,因为一般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很高,旅馆是养不起的。显然,“贴瓷砖一年能赚20万”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一个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现实社会的人才结构,决定了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而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蓝领”同样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比如倪志福、徐虎这样的老一代“著名蓝领”创造的非凡业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学历代表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专业的水平,但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更不等于就是胜任于岗位的人才。是不是合适的人才,终究得靠实践检验,凭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说话。
现在,不少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人才将持续吃香乃至供不应求。建筑工人收入碾压“白领”,无疑有着“形势比人强”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循环,促使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更加的理性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