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别让“正在处理”成托辞
      发布时间:2017-05-26 11:27:0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越来越注重加强与广大群众的沟通联系,通过搭建政务网站、领导信箱、热线电话、官方微博等各类平台,不断拓展和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有些时候,“正在处理”的回复更像是一种模式化的说辞,强调的是“正在”,而非“处理”,其结果就是让群众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

“正在处理”,很显然与正在提倡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媒体总结的“新衙门作风”—— “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怕担责、不作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于是耍起了“拖字诀”,能推则推,能躲就躲,从而用“软刀子”伤害了老百姓。

公事公办、公事快办,雷厉风行,理应成为机关办事应有的做派。比如,浙江省政府新近颁布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这是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服务自此有标准可依。这就是在向不良作风开战。甚至有的地方,还推出了了“读秒办事”窗口,其目的就是让为群众办事的速度“快”起来、效率高起来。

“正在处理”,某种程度上是机关效能低下的表现。无论什么情况造成的“正在处理”,都是一种“懒政”挡箭牌。实际上,只要真心实意去为,未必都需要一等再等。因此,即便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不胜其烦的“正在处理”,也难让群众从心底里满意。

“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忌成为“空口号”,就需要党员干部既出工更出力,尤其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各级干部,更应“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群众的事情上心、用心,真用劲儿,不能让群众不方便。“正在处理”,无论是让群众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还是就此终结了处理,即使群众不过问、不追究,于部门和干部而言心可安否?

衙门作风,既是阻碍地方发展的“绊脚石”,也是堵在党和群众之间的“隔心墙”。群众办事难,归根到底体现的是与群众的感情问题。其实,凡事多些换位思考,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来办,或许就再也抛不出“正在处理”之类的托辞了。

杨玉龙

责任编辑:武铭方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