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促进转型稳增长
      发布时间:2017-02-08 10:23:4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研判形势,辩证看待困难,咬住目标、瞄准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立的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省第十次党代会在回顾我省近五年报取得的新成就时,首先就提到通过坚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在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后,强调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之际,回顾总结玉溪市红塔区委、区政府近年来把促进转型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研判形势,辩证看待困难,咬住目标,瞄准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践探索,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有益启示。
    抓社会投资,强后劲
    红塔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玉溪市“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五大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发挥专项建设基金对社会资本、项目投资建设和营运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向和重点,找准国家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对接点,做好符合基金支持方向的项目申报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投资的重要抓手,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优化投资结构。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扩大企业投资领域,完善工业投资考核奖励机制。
    抓项目建设,保稳定
    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前期项目代办、新建项目开工、续建项目投产、竣工项目达效。一是完善区级领导跟踪联系协调制度。找准影响项目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列出项目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倒逼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搭建平台攻难关。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的“四大平台”建设:项目联审平台、项目问题清单交办平台、项目推进微信会诊平台、项目前期工作平台,及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资金不足、审批互为前置、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组建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服务中心,完善“中介超市”,破解条块分割、前期工作滞后、项目包装申报不专业、不及时的问题。三是做好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和PPP建设项目储备工作。充分发挥专项建设基金对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营运的重要作用,指导符合基金支持方向的业主申报专项建设基金。加快PPP建设项目储备工作,围绕国家重点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和民用空间、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推进红塔区PPP项目储备工作。四是强化投资统计工作,做到科学统计。每月督促项目业主及时按照入库要求全面收集资料,及时办理新开工项目统计入库的申报工作,保障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做到投资项目应统尽统,及时统计。
    抓宜居乡村建设,增投资
    红塔区依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决战全面小康和增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来抓。2016年实施1.5万户改造,助推农村群众早日住上安全房、特色房。一是突出特色,抓好规划。科学谋划定位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功能组成和重点支撑项目,做到“站位高、定位准、做到位、能指导”,各具特色,整村推进不重复、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示范引领,打造典型。从规划引领、基层党建、宣传带动、资金整合以及特色民居等方面打造上牟溪冲村等典型示范村。三是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等入手,整合各方资源,设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款专用清单,最大限度撬动民间资本,扩大资金来源。四是统筹兼顾,整体提升。从土地利用、宅基地退出机制、整治乱占乱建和治理“空心村”等方面,解决好建房标准、质量安全问题和用地指标瓶颈问题。五是规范操作,完善统计。不仅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而且当作大幅撬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拉动生产总值增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六是严格监管,确保质量。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好建前、建中、建后的文件、资料、图片的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七是培育产业,促进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和增收致富。
    抓转型升级,提效益
    从产业结构上看,红塔区实现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破除过去过度依赖烟草和矿冶钢铁产业,转向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积极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抓好工业帮扶和稳产促销工作,稳住工业经济增长回升势头。从投资方向上看,重点扶持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数控、精工铸造和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加快生物疫苗、中成药物等新产品开发,促进生物医药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积极推进太阳能开发,推进锂电池、蓝宝石基片产业化;围绕打造滇中现代物流区,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引导物流企业、专业市场和社会性仓储物流设施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集中。从创新企业发展来看,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和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从工业园区改造来看,组织、指导企业开展好电力市场化交易,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转型升级。
    抓金融支持,拓渠道
    兼顾当前和长远,多措并举、多轮驱动,狠抓财源培植和促进财政增收,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有效整合政府资源、资产、资本和资金,进一步加大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的力度,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严控新增预算支出。加快工业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建立企业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诚信机制。扩大财政资金示范引领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政银企协作机制,提升直接融资和保险融资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通道,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等贷款审批。
    抓创新驱动,挖潜力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教优势资源,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能力建设。把技术改造和创新作为调整工业产业、产品结构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设。二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营造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往“专、精、特、优”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方向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关键性技术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企业,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抓人才战略,建队伍
    鼓励企业公开招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企业家队伍培养和保护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各类工业技术人才,对企校合作开展的“订单式”工业人才培养,给予企业一定培训经费补助。加大对能够推动工业重大技术突破、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深化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和落实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实好“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岭首席技师”等人才工程,加强引进创新人才,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引进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留学归国人才,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
    (宣传调研组成员:徐惠琼 杨文江 张晓伟 何素珍 方杰 王大林 沈艳)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