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要看贫困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这些年,景东县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努力推进生态旅游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当地把生态旅游业定位为支柱性产业,帮助群众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和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为主的林下经济。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探索因地制宜发展路子的有益实践。
更重要的是,景东县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这值得肯定。与此同时,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潜力。景东县境内有占全国三分之一物种的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息的黑冠长臂猿群为世界所仅有。景东县独有的生态和物种资源优势,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对于这一点,看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2016年,景东进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同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3次会议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发布了景东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每年545.06亿元,景东成为唯一受邀出席TEEB的示范县代表。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景东县2015年的全年GDP只有57.85亿元。当地GDP只是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样一对比,就知道景东县还有多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了。
景东县的努力值得赞许,但还应追求更好。坚持不懈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农村,让环境更美、生态产业更强、生态旅游更广,当地的青山绿水才会变成金山银山,巨大的生态价值才能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