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拔76米的河口,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云南几乎涵盖了高山、湖泊、森林、草原、溶洞等自然元素。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多样的环境优势,云南成为多项户外运动和极限挑战的世界级“大本营”。2016年举办的上合昆明马拉松赛,有来自25个国家的1.6万余人参加;水富、腾冲等地举办了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全省还举办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多项户外运动赛事。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下,云南各色各样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孕育而生,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社会力量形成的俱乐部不仅成为全民健身内容的重要补充,也为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东川泥石流越野赛的赛道被车手比喻为“拆车场”,赛道全程涵盖山地、流沙、河流、沼泽、戈壁等全景式地貌特色,世所罕见,给参赛车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其他极限运动项目相比,云南在拉力赛上早已确立了本土优势,在传奇人物麻俊昆的引领下,云南雄风俱乐部雄踞全国汽车俱乐部榜首。可以说,赛事造就了俱乐部,俱乐部更催动了云南赛车文化的推广。
云南悦跑团成立于2015年初,团长白玉秋正是在连续参加了三届大理100公里马拉松比赛后,萌生了成立跑团的想法。“赛事是启发我创业的灵感,更是鼓励我在马拉松运动上坚持下来的催化剂。”白玉秋说。在2016年全年10多项马拉松比赛中,云南悦跑团全部组队参赛,且团员的成绩可圈可点。随着俱乐部的逐步成熟,云南悦跑团已拥有超过5500位团员,团员分布在全省各地。从今年开始,悦跑团开始自己举办赛事,先后举办了环滇池100公里和抚仙湖100公里两个超级马拉松环保公益活动。这种从参与比赛到成立俱乐部、再回归比赛的良性循环,成为云南户外运动的普遍现象,而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户外运动参与人群的爆发。
云南山友在全国登山界是“最幸福”的,因为这里不仅山多,赛事活动也多。从2004年开始,协会打造的红牛24小时高原挑战赛和轿子山翻越挑战赛等赛事不仅已经成为社会认知度很高的比赛,更筑巢引凤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山友。目前昆明市登协已经形成了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动的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登山活动中来。
此外,近年来,云南还依托自然优势开创了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抚仙湖帆船赛、昭通大山包翼装飞行赛,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白水皮划艇赛等。这些比赛已经带动和吸引了周边地区成立相应的俱乐部。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已达到1029个,其中户外运动占60%以上。不远的将来,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将成为全面健身的主要载体和赛事活动的主力军,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将更加健全完善。
本报记者 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