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蹲点看扶贫]家门口打工真好
      发布时间:2017-06-02 16:44:2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代琼芬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大老远出去打工,这种感觉真好。”在牟定县戌街乡碗厂村海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正趴在蔬菜大棚钢架上干活的老谢笑嘻嘻地说。

老谢名叫谢德元,今年52岁,他所在的碗厂村是牟定县较为偏远贫穷的一个小山村。由于持续干旱,当地村民种田连成本都收不回,好多人只好跑到外地打工,老谢就是其中之一。

算起来,老谢外出打工已有10多个年头,先在福建一家石材厂做活,从早忙到黑,一天只有50元工钱,干了3年也没攒下多少。后来,他又到广东一家矿山企业打工,从小工干到技术工,工钱从最初的每天50元涨到120元,可逢年过节回家一趟刨去路上的花销,也剩不下多少。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才有改变。那年老谢回家过年,听说村里从浙江等地引来了一批搞种植的老板,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村民们除了可以把土地租给合作社,还能到合作社打工。眼看条件不错,老谢就把自家的7亩荒地承包给合作社,自己去合作社打工。

“我在合作社干,管吃住,每天还有100元,加上第一年地租3500元,一年下来收入接近4万元,比在外边打工划算多啦。”一边算账,老谢一边感叹连连,“关键是在合作社打工还能照顾家里。现在,我老婆在种好家里1亩水田的同时,一年还有8个月到合作社做活,我们两个的工钱加上地租,全家4口人过日子不愁了。”

“前些年村里太穷,很多人家关门闭户外出打工。现在成立合作社,好多村民出租土地,自己到合作社打工,积极性很高。”村党总支书记金之扬说,现在全村3364亩土地中有2500亩租给了合作社。

“沈锡华、陈学明、侯成文、金之会……快过来这边。”说话间,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里迅速聚起了一群人,碗厂村下村一组村民小组长杜红贵正集结工人除草和喷施农药。

“自从有了合作社,村里年纪大一点的人也有活干,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天天来。”杜红贵说,今天来的工人中就有5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都是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根本无法外出打工。有了合作社,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下一步还要把附近村子的村民都吸引进来一起干。”金之扬信心十足地说,“今年财政扶持我们村5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50亩蔬菜大棚、修建一座冷库和修通村委会到蔬菜基地的水泥路等,相信合作社今后的发展会越来越红火。”

压题图片为村民在碗厂村的专业合作社架设蔬菜钢架大棚。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