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化希望小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记者 浦美玲
云南网讯9月的山乡,空气清新,绿水潺潺,青山郁郁。
7日午饭后,杨加华驾车出门上班,离开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营盘镇熙熙攘攘的乡街子后,一路向北蜿蜒行驶。
车窗外大山苍茫连绵,道路两边都是葱茏农田,杨加华打开音乐放松心情。20多分钟后,她穿过一个叫芝兰的村庄,来到山脚下的双化希望小学。她是这里的一名年轻英语老师。
这天下午,她要给五(1)班上英语课,这堂课她备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孩子们认识“where is(在哪里)”的疑问句。除了熟悉基本概念,杨加华还根据教材上出现的“科学博物馆”“电影院”等单词,精心准备了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看得出,孩子们很喜欢这位留着齐肩发的清秀女孩,一堂课下来,双方互动得很好,山里的孩子通过杨老师了解外面世界更为新奇的一面。
“当一名英语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扎根乡村学校当老师,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不仅这样去做了,而且还做得不错。”杨老师告诉记者:“最让我安心呆下来的原因,是感受到希望。”
杨加华所感受到的希望,是家乡尊师重教的风气空前浓厚。随着党中央精准扶贫加快推进,禄劝县教育扶贫工作在较短时间实现显著提升,确定“有标准化校舍读书,有专业化教师教书,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读得起书,让学生阳光快乐更好读书”的思路,定向施策,精准发力。2016年资助建档立卡学生 5310名,资助资金达821万元,全县建档立卡户县域内在校学生无一人辍学,增强了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与此同时,教师的待遇也明显提高。2015年被双化希望小学录用的杨加华是最年轻的教师之一,她的收入除了工资,每个月还有500元的乡镇岗位补贴、800元的自治县津贴,以及800元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再加上年终考核奖,平均一个月有近7000元的收入。
“这些利好政策,让我排除了后顾之忧,决心留下,踏实从教,安心乐教。”去年,杨加华贷款买了车,上下班更方便了。她说,全县教师从收入待遇、职称评定到工作环境、教学设施都有明显改善,工作时的状态都不一样了。
禄劝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是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根据昆明市《关于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及相关要求,禄劝县从2016年起,按照学校路程远近、生活条件、艰苦程度的不同,分四个类别对乡村教师进行每人每月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20%,民汉双语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30%,每年补助10个月。禄劝现有2084名教师享受生活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546人,民汉双语教师41人),按类区和档次测算,全县乡村教师每月实际补助156.9015万元,每人月平均补助752.89元,全年10个月共补助1569.015万元。
“如今,老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禄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双化希望小学校长李桂君告诉记者,学校近几年吸收了一批年轻优秀教师,目前全校40岁以下的教师占一半以上。在今年小学六年级综合学业水平测试中,学校的语文和英语都排名全镇第一,杨加华所教的两个英语班分别排名全镇第一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