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特稿】小康路上决不掉队
      发布时间:2017-10-21 14:22:0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脱贫攻坚,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团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表示千方百计补齐发展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决不掉队。

把脱贫攻坚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十九大代表、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把脱贫攻坚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领导和组织各方力量,按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童志云表示,确保2020年全部脱贫,要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地抓,当作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体现,认真研究思路、措施和办法,坚决抓好落实。他认为,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贫困人口的分布和特点不同,要摸清基层情况,切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精准脱贫政策,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措施。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级督查部门对脱贫攻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评估反馈成效。

童志云认为,有几个方面工作需要花大力气落实。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和通讯;二是结合实际发展产业,确保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加强教育扶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四是推动健康扶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还要加强技能培训、加强生态建设扶贫等。

十九大代表、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说,以红河为界的南北之间贫困差距较大,红河以南的6个县中就有5个贫困县,这6个县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州的17%,却集中了全州百分之七十的贫困人口。“怎样在短短几年间让红河几十万人都脱贫出列,要下绣花功夫,要苦干实干拼命干。”

把党建和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通过认真扎实的精准识别,目前昭通市还有27.5万户113.37万贫困人口,占到全省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19%。”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十九大代表、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感到担子沉重。“要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意味着我们每天要完成1000人以上的脱贫任务。”

杨亚林语气坚定,“昭通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考验,也是最大民生来抓。围绕打赢深度脱贫攻坚战,将重点从基础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杨亚林说,今天的昭通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拔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培育、水电移民等各项任务交织叠加,加之基础差、底子薄,群众的强烈发展愿望和现实的发展滞后形成强烈反差。为此,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的新作为,以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来强化支撑和推动。

杨亚林介绍,昭通市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思路,其核心和根本就是以党建推动和支撑群众工作,靠干部深入扎实的工作,组织、教育、发动群众,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把党建和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乌蒙铁军”攻坚,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抓落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完成好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

把绣花功夫下在人心上田地间

十九大代表、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介绍,“我们在村里是这样做的,把建档立卡做到家家户户,群众需要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们全部统计起来,专门做成统计表。针对大家的需求,做了家政、旅游服务、技术、家园美化、厨师班等培训,效果非常好,群众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帮盖村还通过合作社在外找订单,把企业引进来,手把手教技术。她给大会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村里马上就要建设灌溉大沟,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农民的种植收入就可以翻番了。

另一位基层代表、永胜县东山乡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应芬,用了七八年时间带领全村500多户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种洋芋种包谷,最多只能填饱肚子,要有产业才行。”李应芬介绍,今年中秋前后,东山村的核桃喜获丰收,核桃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村里为何选择核桃产业脱贫路?要从七八年前说起。当时李应芬参加了乡里组织的考察活动,取得了“真经”。村民不感兴趣,李应芬便率先种下第一棵核桃树。现在,村里核桃发展到了5万多亩,村民们每年人均核桃收入超过4000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李应芬告诉记者,村里计划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建设核桃榨油厂,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绍明 杨富东 宋金艳 王云 赵岗 彭锡北京10月20日专电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