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扶贫攻坚片区县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016年全省脱贫“摘帽”县。到2016年末,该县已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市级验收。全县24个贫困村、3个贫困乡(镇)、10700名贫困人口有望摘掉贫困“帽子”出列。
“脱贫的难点在产业,脱贫的关键在发展产业。”吕品红代表对此深有感触,“是产业铺就了脱贫路”。罗平扶贫工作的“秘密”就在于把精准扶贫和产业融合结合起来,更注重培养农村“造血”功能,用产业发展来推动脱贫。
吕品红介绍,该县依托烤烟、生姜、油菜等生物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同时,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进村联户脱贫支持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群体创办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增收;抓住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在产业无法支撑脱贫的地区,通过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转移就业来化解贫困……通过造血式扶贫,让罗平有望成为我省首批脱贫摘帽的12县份之一。
“巩固脱贫成果,罗平要做的还很多。”吕品红表示,在体制创新和制度设计上下功夫,重视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出台相应的措施保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钩。同时,在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产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
云南网记者 黎鸿凯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