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比如,民营企业对精准扶贫贡献就很大。”在工商联、特邀组分组讨论中,民营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生存难问题也是委员们议论的焦点。
民营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银行在放贷款过程中实行的政策和利率水平不尽相同,这就造成民营经济在实体经济中往往经不起风浪。针对这个“老问题”,不少委员试图开出“良方”。邱光雄委员建议,政府一定要盘活民营经济存量,推进民营经济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道路,实现双赢发展。赵云焜委员建议,民营企业自身也应该找准发展定位,有可能的话与国企抱团发展,实现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
“2016年,我们在城镇建设、工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大成效,降成本方面让民营企业得到了实惠,用电成本在下降,自己企业的运输成本也降低50%;营改增对实体经济降税有好处,自己的企业一年能节省几千万元的税费。”朱德芳委员说,政府一定要在抓增量的同时保存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本报记者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