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田园、林立的洋房,冬日温暖阳光下的三川坝,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1日,记者在永胜县三川镇看到,以前三川坝暗灰的土墙瓦房变成了白灰色的钢混洋房。“农村居民住房主色调的变化,得益于农业生产主基调的改变。”三川镇镇长李爱文介绍,近年来,镇里通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闯出了一条奔小康的大道。目前,全镇90%左右的农户建起小洋房。
记者在杨伍村委会一组,正好碰上村民谭双山忙完农活回家。他家一幢两层的小洋房很是“威风”。据了解,谭双山以前担任过村干部,2013年辞去职务回家承包了63亩土地种植水稻、洋芋、生姜。3年来一家8口人就靠盘田种地积攒42万元盖起了小洋楼。
水稻、蚕豆是三川坝的传统主导农作物。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俊杰介绍,镇里通过大力推广水稻良种,实施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缓控施肥、机插机收等新技术和蚕豆免耕技术,不断提升了水稻、蚕豆等传统作物的效益。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软籽石榴、葡萄、柑橘等特色种植业,依托翠湖、西湖建立两个“万亩荷塘”新景观,开拓发展乡村田园风光旅游,构建起了现代农业新体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在,已有不少在外务工的群众,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李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