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玉龙主打“云药”牌
      发布时间:2017-03-10 14:58:3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当“云药”和“云咖”“云茶”等六大云品一同亮相“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全球推介活动的好消息传来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中药材种植户们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这是玉龙县做大做强“云药”产业千载难逢的机会。

玉龙县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适宜的光热条件、充沛的雨水资源,为玉龙打好“云药”牌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目前全县境内有264科2010种中药材,占《中药大辞典》入典药物5767种的34.9%。

发挥优势——建基地

累计种植中药材11.69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

记者日前来到玉龙县鲁甸乡,只见中药材种植户家中的院坝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滇重楼,一阵微风吹过,阵阵药香扑鼻而来。

鲁甸乡鲁甸村委会甸东村民小组村民高志军边整理晾晒在院坝里的药材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以前种玉米、土豆,每亩的收入2000元都不到,自从改种滇重楼5年有收益后,收入达到了30万元。

“如今家里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高志军难掩致富的喜悦,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家乡鲁甸又是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宝地,订单一个接一个,家乡的药材已香飘万里了。

像高志军家一样靠种植中药材致富的农家在玉龙县比比皆是,如今的玉龙县早已呈现出“千家万户种林药”的景象。

近年来,玉龙县结合区域实际,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经济林+药材”和“天然林林下+药材”的林药种植创新模式,逐步做大做强全县林药产业。如今玉龙县种植的中药材中,滇重楼、珠子参、胡黄连等为珍稀濒危药材;云木香、云当归、雪上一枝蒿等为传统地道药材;续断、青阳参、白芨等为大宗药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中药源头县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玉龙县累计发展中药材11.69万亩,产量近10万吨,带动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其中云木香与滇重楼两种药材,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全县登记注册种植加工的中药材企业有44个,专业合作社203个,种植大户634户2536人,重点乡镇林药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中药产业已初步成为玉龙县各族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培育龙头——壮产业

涌现出“云鑫”“云全”等一批本土品牌

“鲁甸乡是个好地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但长期以来,这里的中药材一直养在深山无人识,通过这次外长推介活动,这里的中药材终于能走出深山,走向世界了。”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云开心地表示,公司一定要借助这次机遇,解决中药材品种改良更新缺乏资金支持、深加工投入不够和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继续扩大滇重楼种植面积,加大川贝母种植研究,提高科技含量,切实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计划到2025年,公司将实现带动全市滇重楼种植面积2万亩、川贝母规模化人工种植500亩以上,让滇重楼等地道中药材走出深山,成为大家熟识的玉龙名片。

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滇重楼的人工栽培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玉龙县鲁甸乡鲁甸村拉美荣建成了1500亩滇重楼种苗繁育和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年生产滇重楼种子2500公斤以上,培育种苗1500多万株,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滇重楼种植基地。

“丽江云鑫”成为全国最大的滇重楼种植基地,是玉龙县一直以来不断培育丽江本土龙头企业,壮大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结果。

如今玉龙县林药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截至2016年末,全县药材初加工、市场营销初具规模,涌现出“云鑫”、“云全”、“格林恒信”、“百岁坊”、“华利”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品牌,“玉龙滇重楼”获得农业部“农业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县登记在册的林药种植户1000家,产值上千万的企业有5家。

建设园区——促融合

打造农旅融合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春节刚过,玉龙县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玉龙县的中药材发展将从单一的种植向三产融合转变,也标志着玉龙县为打好‘云药’牌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据介绍,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预计为45295万元,是一个集药材种植、药材加工、康复养生为主的高原特色高端健康产业生态园。项目选址位于玉龙县太安园艺农场,总面积1803.83亩,建设周期预计为5年。

“今后双方将以发展高原特色药材种植、特色产品加工、中药养生等三产融合的大健康服务体系为合作发展方向,重点规划滇重楼的种苗繁育以及产业化推广,带动地方农村经济转型,打造中药资源互利共享生态圈。”据介绍,1200亩种植基地中,1000亩用于滇重楼种苗繁育;200亩用于高原特色药材、高原特色花卉种植。

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新药的研发上,包括大健康产业的特色和融合上,做更多的工作,为我们“云药”产业发展中“特色”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和丽军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说道。

记者 和茜 李秀春 康平 文/图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