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记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李浏华(上):痴心不改铸警魂
      发布时间:2018-02-23 15:37: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他很忙,却很快乐;他长年与贩毒分子较量,但很阳光。他就是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李浏华,一个刚毅、好胜,把工作当作充实、快乐自己的缉毒警察。

“昆曼国际大通道”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青龙厂,是他与形形色色贩毒分子斗了9年的战场。在这个被誉为“西有木康,南有青龙”的流动警务站,他和他的战友们一直保持着年度查获案件数和毒品数名列全国前茅的辉煌战绩。他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云南十大法制新闻人物”;2017年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第二届全国“公安楷模”,并入选“全国十大法制人物”候选人。

荣誉的背后是李浏华和战友们出生入死的战斗,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

逐梦 农家儿终圆警察梦

在玉溪市公安局见到李浏华时,他一身运动打扮,刚从篮球场上比赛下来。只见他1.78米的个头,身材干练,眉宇间透着英武之气,黝黑的皮肤印证了他长年奋战缉毒一线经受的风吹日晒。

“实在抱歉,让你们久等了。这场比赛对我们很重要。”一开口,李浏华平实礼貌的语调,又让人觉得与他威严刚毅的外表不符。

“其实从小我就想当一名警察。上学的时候流行看武侠小说,我就希望像那些大侠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快意恩仇,驰骋天下。”当警察,是他少年时的梦。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初中毕业考上了卫校,毕业后分到了澄江县阳宗镇卫生院。那时候我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帮病人缝针时,别人不敢下手,只好让我来。”看着他那双粗大的手,谁能想象得到他还干过这份精细的活。

1990年李浏华如愿考入了澄江县公安局,成了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能吃苦仿佛是天生的。能成为一名警察,我特别珍惜这份荣誉。”李浏华说。

平日训练,他比别人更用心,更刻苦,擒拿格斗,实战射击……烈日下,他流下了辛勤的汗水,训练场上他不知磨掉几层皮,他把自己历练成业精技强的警营多面手。他说:“只有在训练时多流汗,战斗时才会少流血。有了真本领,才能临危不惧,心里有底才能自信满满,处事不惊。”

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防暴大队、经侦大队再到禁毒支队,李浏华一步一个脚印,顽强拼搏,尽显英雄本色——每天都在与毒贩斗智斗勇,在生与死的较量中,用智慧和汗水捍卫着社会的安宁;每次抓捕犯罪嫌疑人,他总是冲锋在前打头阵,把危险留给自己,以钢铁般的意志为警徽增光添彩。

年少时曾梦想如侠客般仗剑走天涯,而今在公安战线上千锤百炼,铸就一副铮铮铁骨,创下缉毒抓逃多项全省全国纪录,如同一把宝剑经历了“铸剑、砺剑、亮剑”,成为让毒贩胆寒的缉毒警察。

历练 血性男儿锤炼刚毅品质

凛冽的寒风中,国道213线车来车往。大型货车因上坡加大油门发出轰鸣的响声,让青龙厂警务站正在查缉毒品的民警们说话声不得不提高好几倍。

看着这些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队员依旧一丝不苟地查验过往车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曾任流动警务站站长的李浏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里是从滇南边境通往内地的重要咽喉要道,一天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车水马龙;这里也是境外著名的“金三角”地区向我国南线渗透毒品的重要过境通道,是许多铤而走险的贩毒分子的必经之路。

“每天有上万辆车从这驶过,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辨别出异常情况绝非易事。”李浏华坦言,警务站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大伙儿加班加点拼命地查,吃尽了苦头,却收效甚微。

自小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韧劲,让李浏华暗下狠心要把查缉水平提上去。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与禁毒相关的业务书籍,上网查阅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近期的查缉情况,了解新的藏毒方式和贩毒路线,学到一点好的经验就及时与战友分享。

为了增强查缉实战经验,李浏华还带领民警深入边境一线查缉站点,向其他州市的同行学习查缉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每查缉到一起案件,他都要开一次经验交流会,让最初发现线索的同志谈体会,剖析案件的规律特点,提炼技战法。

他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练,查缉毒品的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很快他和队友们就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查缉方法。针对毒贩利用交通工具藏毒运毒日益猖獗的情况,李浏华组织大家认真研究各种车辆的结构,分析和查找容易藏毒和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对人体藏毒,李浏华带领大家总结出了一套通过口音、籍贯、职业、出行路线及察言观色来发现线索的“秘笈”。

在不断的实战中,他们琢磨出了“百种藏毒手法”和“十大查缉战法”等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同行们纷纷前来学习。

青龙厂流动警务站2008年成立,当时条件异常艰苦。面对种种困难,李浏华不但没被压倒,反而历练出坚毅的性格,从此在禁毒的道路上再也停不下脚步。

警务站10多公里以外就是我省最著名的热区元江坝子。夏季,公路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烈日灼烧的柏油路烫得让人无法立足,但李浏华和查缉队员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弹背心在执勤点工作七八个小时,警帽上、警服上,浸满一圈又一圈白色的“盐渍”。冬季,查缉站气温骤降到零度左右,峡谷风口中,凛冽的寒风像刀割一样打在脸上,让人难以呼吸。

寒风锤炼出刚毅,烈日积蕴出激情。就是在这样恶劣艰苦的环境里,李浏华和他的队友们九年如一日,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如同一道铁关卡牢牢守住这条贩毒分子眼中的“黄金要道”,成为贩毒分子跨不过的雄关、攻不破的堡垒。

坚守 把警务站建成快乐的“家”

青龙厂流动警务站地处大山深处,远离都市,条件艰苦,警员们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在枯燥的环境和艰苦的查缉工作中长期驻守,队员们能坚持下来,得益于百炼成钢铸就的警魂。”李浏华说,“只有带出一支有警魂有思想的队伍,我们才会更团结,更有干劲,主动想着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仅仅完成任务。”

无论环境有多苦,他总有办法让大伙快乐起来。在李浏华看来,“在生活中有情趣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他从要求警员会唱一首歌、种植一棵盆栽做起,把带队伍、抓党建、树文化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提出“十个一”带队伍法:以一本书提升警员素养、以一首歌筑牢忠诚为民警魂、以一曲舞凝聚向心力、以一盆植物美化生活环境、以一杯茶来传承礼节文化、以一次问候来关心尊重他人、以献一次爱心和谐警民关系、以经常给父母一个短信来强化孝心、以每天一次集体活动来加强团结,把艰苦的警营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青山陪伴着我,星星疼爱着我,日夜坚守在国道线上,缉毒工作我最执着……”这首李浏华和队友们共同写成的名为《缉毒前哨铸警魂》的歌曲,已成为警务站的站歌,每天,他们雄壮嘹亮的歌声总会在警务站响起,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

警务站有的队员因工作常年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了不让空间的距离疏远了亲情,心细的李浏华要求他们时常打电话、发短信与家人交流沟通。

一个来警务站不到半年的女队员在给母亲的短信中这样写道:“妈妈,通过这段时间在警务站的工作和学习,我知道上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才明白原来爸爸妈妈赚钱是那么不容易……我也开始学着坚强和勇敢,我在这里慢慢成长为一名勇敢的缉毒战士,请爸爸妈妈不要为我担心。”

“带队伍最大的快乐和收获,是看到每一个人经过磨砺后的成长。”李浏华说。

通过对警营文化点点滴滴的打造,这大山之中的警务站更像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警员以站为家、苦中有乐,找到荣誉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其中“累、危险并快乐着”。

(记者 张锐 胡梅君 王云瑞)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